疟 疾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疟 疾幻灯片

急黄--中医研究进展   急黄(重型肝炎)是黄疸的危重类型,死亡率高。近年中医在防治本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进展。综观中医治疗,可概括以下三种辨证方法。    1. 按卫气营血辨证: 初期为邪在卫分和气分--用甘露消毒丹化裁; 气血两燔证候--用清温败毒饮加减; 营血分证--用清营汤加减; 瘟邪蒙蔽心窍--用清宫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恢复期--按脏腑辨证,从滋补肝肾或调理脾胃着手。 有人认为安宫牛黄丸内雄黄有毒,且含有硫化砷,对肝脏有损害,影响疗效。 2. 按三阴三阳辨证:将黄疸分为以阳明为主的热重于湿证及以太阴为主的湿重于热证。 黄疸在三阳者,有如麻黄醇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所主治的太阳经证黄疸,及《外台秘要》栀子汤所主治的少阳、阳明合病的黄疸。 黄疸在三阴者,有《东医宝鉴》茵陈附子干姜汤所主治的太阳、少阳合病的阴证黄疸。 也有《外台秘要》瓜蒂散所主治的邪入厥阴心包的急性黄疸证。杨氏主张传染性肝炎急性期,以茵陈蒿汤治阳明发黄;以茵陈四逆汤治太阴寒湿发黄,以茵陈胃苓汤治阳明兼太阴发黄。慢性期,太阴阳虚血弱,用归芪建中汤,厥阴阴虚血燥,用三甲复脉汤等。 3. 按脏腑辨证:龚氏将急性黄疸分为四型论治,热陷心包痰火内闭型,用《千金方》犀角散清热解毒,退黄开窍;湿热蕴结热毒炽盛型,用茵陈三黄汤(茵陈、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犀角粉、石菖蒲、败酱草、胆草)清热解毒,燥湿退黄,凉血开窍;湿困中焦、阳气虚衰型,用茵陈术附汤加味温阳退黄, 化浊开窍;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型,用一贯煎合羚羊钩藤汤育阴潜阳、养肝退黄,开窍熄风。田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以“茵贞丹”(茵陈、女贞子、丹参、山栀子、六一散、大黄、茯苓、醋柴胡)为基本方,然后根据辨证分型(共分湿热、湿困脾土、肝郁血瘀、肝阴不足四型)加入相应药物. 共治疗200例,痊愈19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 同时加强西药支持,对症处理。 关幼波教授对顽固性黄疸的治 提出三个 要点 ①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②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 ③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对顽固性黄疸,无论阴黄还是阳黄,都应加强活血化瘀(剂量、药物种类),推崇赤芍、丹皮。 对顽固性黄疸,属阳黄热重以及急黄应加强清热解毒。推崇水牛角、大青叶、青黛以及牛黄、熊胆, 对顽固性黄疸,属阳黄湿重以及阴黄应加强化痰。推崇川贝、海浮石、白矾。 疟 疾 主讲:米绍平 学习要求 了解我国对疟疾认识的沿革概况,病因病机,预后以及预防调摄。 掌握疟疾的症侯特征,掌握疟疾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熟悉疟疾各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概述 (一)病名概念   疟疾是指由于感受疟邪所致的,以寒战高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以毛孔竖起,寒栗鼓颔,寒罢则一身壮热,体若燔炭,头痛,烦渴,而后汗出,热退身凉,如此寒热往来,反复发作,间日一作,或一日一作,或三日一作为临床特征。 概述 (二)源流   1. 远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之殷虚甲骨,即有“疟”字的记载。   2. 《内经》对疟疾的病因、证候早有记载。如《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论述。分为“疟”“寒疟”“温疟”“瘴疟”“风疟”等名称。如《素问·疟论》篇提出:“夫疟皆生于风”,“疟之始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 概述 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鼓,渴欲冷饮。”又云:“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盛,并于阴则阴盛。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内经的这些论述已对疟疾的病因病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疟疾的典型发作症状,描述得十分生动。 3. 《金匮要略》对疟疾的证、因、脉、治记述比较详细。除记有温疟、瘴疟、 概述 疟、疟母等外,并指出弦脉是疟疾的主脉,根据不同脉证,提供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如《金匮要略·疟病篇》提出:“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之,以饮食消息之。”又提出寒疟用蜀漆散,热疟(温疟、瘴疟)用白 概述 虎桂枝汤,疟病热久不愈,结有癥瘕的疟母用鳖甲煎丸。为后世对疟疾的认识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4. 后世医家逐渐认识到外感之邪,虽然可引起疟病,但疟疾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瘴毒所致,提出了疟邪与瘴毒的学说。 概述 5. 《 医学法律·疟症门》有疟邪“每藏于半表半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指出瘴疟多发生于岭南,由于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并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名称。又在《劳疟候》里补充了劳疟这一证型。随着医学实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