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本章内容共分六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两条主要路线: 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克莱因 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弗洛姆、宾斯汪格、鲍斯、拉康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㈠、核心观点: ——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  它本身的极端重要性 ㈡、主要代表人物: ——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里克森、斯皮茨、雅可 布森、玛勒等 ㈢、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886-1897) :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 第二阶段(1897-1923):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能、自我内驱力和自我里比多学说 第三阶段(1923-1937):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中伊底、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给自我相对独立的地位。安娜进一步强调自我的作用,阐述了自我的防御功能 第四阶段(1937-1959):1937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发表著名演讲《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这被视为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一年 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 ㈠、核心思想: ——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关系即人际  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和临床的中心 ㈡、代表人物: ——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格 ㈢、发展历程: ——对象关系理论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英国,60年代传 播到北美,随后产生了美国的对象关系理论,70年 代在美国呈现相互融合的倾向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㈠、核心思想: ——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 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 ㈡、代表人物: ——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 ㈢、发展历程: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美国 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㈠、核心思想: ——站在精神分析角度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心理学改造, 使其变成探讨人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的经验 科学 ㈡、代表人物: ——宾斯汪格、鲍斯、弗兰克尔;后期有莱因、罗洛·梅、 布根塔尔等 ㈢、发展历程: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50、60年代后流 行于美国 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㈠、核心思想: ——用结构主义哲学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重新解释 ㈡、代表人物: ——拉康 ㈢、发展历程: ——产生于20世纪中期 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海因兹·哈特曼(1894一1970)生于德国,早年学医获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移居美国,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致力于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哈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自我心理学的论文。 他根据自己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上 所作的演讲概括而成的《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一书,可与弗谘伊德的《自我与伊底》(1923)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都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和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伊底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 这一范围应当与本能的研究有所不同,应体现自我的特殊的心理规律及其主动性的特点。这一范围就是哈特曼所称的“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他认为,古典精神分析的最大毛病就是忽视了没有冲突的心理学领域,把冲突作为自己唯一的研究任务,而“下一步扩大精神分析范围的任务应该是揭示自我的各种没有冲突的活动”。在哈特曼看来,自我并不一定要在伊底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就个体而言,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心理冲突之外的过程。诸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乃至各动作的成熟和学习等自我的适应机能,并不是自我与伊底内驱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里发展着。 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the conf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