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讲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第二节 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第三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新闻思想与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一、《清议报》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海外创立保皇会,开展办报活动,宣传保皇立宪的思想,最有影响的是《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清议报》: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以时事评论为主,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 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内容:一是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二是宣传君主立宪。 特点与意义: 稿件编排分门别类,丰富多样:评论、新闻、小说等; 所设《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成为报纸“时评”的起源。 最先使用了“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新闻名词。 二、《新民丛报》 1902年梁启超在横滨创办,大型综合性杂志。主编梁启超,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曾连载《新民说》。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 鼓吹保皇立宪,在与《民报》的笔战中惨败。 内容丰富,编辑严谨,印刷精美。“中国报界前此未有” 第二节 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一、兴中会阶段 (一)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中国日报 》 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最早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刊。1900年在香港创办,孙中山亲自筹划。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既是舆论机关又是革命活动联络机关。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 ①控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 ②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赞美共和制度; ③与保皇派报纸进行论战。 (二)、郑贯公的报刊活动: 郑贯公:近代著名报人。早年发起出版中国留日学生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开智录》,曾协助梁启超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 《世界公益报》:创于1903,郑贯公主编,号召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人天下,言论激进。 《广东日报》:创于1904,郑贯公主编,自称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主张以暴力手段实现民主共和。 《有所谓报》:创于1905,通俗小报,以“开智社”的名义发行,总编辑郑贯公。内容分庄重诙谐两部分,言论更为激烈。 二、同盟会阶段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胡汉民、汪精卫、章太炎、陈天华等参与编撰,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 办刊宗旨: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宣传内容: 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 大量报道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新文化和新思潮。 影响及意义: 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最高发行量达到17000份。 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和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三、革命派报刊的重要力量——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1900年开智会创办的机关刊物,郑贯公主编。郑贯公、冯樊龙、冯斯栾三人创办,分别用“自立”、“自由”、“自强”为笔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人称“三自”。以“文字浅显,立论新奇”受到欢迎。 第三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 1906年,《民报》第3期以《号外》的形式,公布了胡汉民撰写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将二者的重大分歧问题归纳为12条,宣布从第4期起分类辩驳。 时间:1906-1907 实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 双方主将: 《民报》:汪精卫、章太炎、孙中山 《新民丛报》:梁启超 论战内容: 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第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列强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结果: 以改良派的失败和《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