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氨酯的表面改性2
原因:PEG 分子链上含有活泼的端羟基-OH,因此可以通过化学接枝方法将 PEG 或其衍生物接枝到生物材料的表面,在材料表面构建出类似于“刷子”的长链亲水层,以改善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能及其他性能。 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CB-1,2邻二氯苯:tol甲苯,TEA三乙胺; 原因:未改性:长时间溶剂泡,会出现肿胀;长时间加热-裂纹 微波有序原因:可能是由于 PEG 分子内的偶极子以及分子运动在微波场中受到稳定电磁场的诱导,使分子间的碰撞出现一定的取向,从而形成了有 序的团聚。 伪足的血小板被激活了 聚氨酯的表面改性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 ——微波辅助化学接枝改性 汇报人:张琪 提纲 背景介绍 聚氨酯的表面改性方法 低温等离子表面改性 微波辅助化学接枝改性 两种方法的对比 研究背景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七,每年新发病例近20万,其中约45%需要使用修复材料。 现有心血管修复材料: 异种血管和同种异体血管——生物相容性,但供应量有限,大量使用受限; 人工高分子材料——来源简单,能大量生产,抗凝血性好。 聚氨酯的选择 高分子材料需要加如助剂,助剂泄漏可能导致生物体病变。 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受到青睐的原因: 结构可设计性 不使用增塑剂等添加剂 具有多种不同物性 并且成型加工性能好 能经受各种消毒过程(如煮沸、高压蒸汽、药液浸泡、气体熏蒸和辐照消毒等)而不变性 聚氨酯材料在手术恢复和人造血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氨酯材料存在着降解等问题,为了改善其性能,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聚氨酯的表面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 高能辐射线 紫外线辐照 低温等离子体 电晕放电 材料表面涂层 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接枝 偶合接枝 化学浸渍 生物改性 蛋白涂层 内皮细胞化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硬组织替代生物材料 增加表面硬度,减小摩擦系数,延长使用寿命 增加材料表面的生物活性和植入稳定性 血液接触材料 等离子体聚合惰化表面 等离子体处理表面 等离子体接枝抗凝血物质 等离子体表面仿生改性 氨气等离子体表面修饰聚氨酯材料 预处理:浸入无水乙醇中30min,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0min 实验参数:处理功率、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工作气压。 考察的修饰结果:聚氨酯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表面氨基的浓度以及表面形态,处理的时效性。 等离子处理仪 修饰条件对表面修饰层化学组成的影响 工作气压对表面氨基浓度的影响 放电时间对表面氨基浓度的影响 处理功率对表面氨基浓度的影响 等离子体修饰条件对表面修饰层物理性质的影响 放电时间对PU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工作气压对PU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处理功率对PU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修饰样品的表面形态 不同工作气压下样品的SEM照片 (a)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样(b)20Pa (c) 50Pa(d) 70Pa (e) 90Pa 氨气等离子表面修饰的时效性 材料水接触角随放置时间的变化 微波辅助化学接枝改性 化学接枝改性 对 PU 的化学接枝改性是指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等化学键在 PU 的分子链上结合特定的分子,目前基本采用共价键合活性物质,改性后的材料拥有更稳定和更长久的抗凝血性能 微波辅助法 微波辅助的化学反应是建立在通过“微波介电加热”效应来有效地加热物质的基础上的,微波辐照可以使反应体系内部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 PU膜表面接枝PEG 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公认的理想的抗凝血物质,已经得到 FDA 在医疗应用上的认证。 表面接枝PEG的PU膜的制备过程: 聚氨酯原料的提纯,目的是除去工业加工助剂等其他小分子; PU膜的制备; 微波辅助反应对PU膜进行活化,即在PU膜表面接枝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聚乙二醇表面改性聚氨酯膜的制备。 其制备流程如图S1所示: 图S1 不同方法对接枝速率的影响 微波加热装置图S2 图S3微波功率对接枝速率的影响 MDI 的接枝量都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而提高; 反应的最佳微波辐照功率为 100W,而不是越大越好。 PEG-PU膜的性能 图S4PEG-PU膜的表面水接触角 PEG-PU比未改性前的 PU 接触角都有明显的改善。 利用微波辅助改性方法所得到PU-PEG 表面水接触角更小。 当PEG的分子量达到2000时PU膜的表面水接触角最小,为16.1°。 图S6传统加热方法PEG改性PU的扫描电镜图(a) 经过12小时加热后的PU; (b) PU-PEG400 图S5未改性PU和微波辅助PEG改性PU的扫描电镜图 (a) 未改性的PU; (b) PU-PEG400; 未经过改性的 PU 表面是十分平整,加热12小时后出现缺陷。 采用传统加热法接枝 PEG之后,PEG 在 P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