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题.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题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洪承畴的对联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在修辞(常用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和句式上的一些特点来进行推断。 (1)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好!”与“好了!” “好!”与“好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臣节坚如山 矣 乎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矣! 乎? 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虚 词 不 虚 文言虚词题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经史子集何其多, 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 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 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 书海扬帆定自得。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文言虚词辨析四法 一、辨词义――“一译二代”看语境 二、辨词性――“前后搭配”看语法 三、辨关系――“删换替代”看变化 四、辨语气――“前后中间”看位置 注意:讲求顺序,综合运用。 一、辨词义――“一译二代”看语境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将其代入文段中的语句,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不同。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他的 自己 讲不通,意义不同 (3)霓为衣兮风为马。 (4)瑜请得精兵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做 替 讲不通,意义不同 二、辨词性――“前后搭配”看语法 从前后与这个虚词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名词 介词,因为 分句 连词,因为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代词,单独做谓语,为什么 副词,表提问(动词前),为什么 三、辨关系――“删换替代”看变化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虚词词义相近又同做连词时来讲的。有时候,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且都是连词,但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仍需进行辨析时,就要对这个连词连接前后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辨析,以区别不同。 18个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系的有“而”“且”“其”“若”“则”“以”等6个。 这里需要按照“删换替代”的顺序依次做三方面的工作。 一“删”定连词 当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两句中的虚词是否是连词。办法是将考查的虚词删去,若读起来依然通畅,句意表达没有影响,则表示这个虚词在这里的词性是连词,因为只有删去连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5、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二“换”定并列选择 即采用换位法,将连词两边的分句交换位置,若句意不变,则证明这个连词表并列关系,因为只有表并列关系时,两边的分句才可以互调。(若是疑问句,则表选择关系)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5、掩口胡卢而笑。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替”定其它关系 常用的表关系的替代关联词有: ①?表承接――然后、于是、就。 ②??表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