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级山区丘陵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
技术要求
一、目的任务
整合集成1999年以来本区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全省(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综合研究,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育分布规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及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客观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果,结合政府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工作内容
1、编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报告
(1)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阐明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预测发灾条件和主要区域;全面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益,针对本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
(2)报告编写提纲
序言
本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基本情况(工作部署、完成的工作量、质量评述);概念界定(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等);主要成果等。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植被生态;人类工程活动等。
第二章 地质灾害特征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模、特征、灾情、险情、稳定性等。
第一节 地质灾害总体特征
一、地质灾害概述
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概述
1、滑坡崩塌
2、泥石流
3、地面塌陷
4、地裂缝
5、不稳定斜坡
第二节 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特征
第三章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
阐明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灾条件(如降雨临界值等)。
第一节 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第二节 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
第三节 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
第四节 地质灾害与地震
第五节 地质灾害与水系
第六节 地质灾害与降水
第七节 地质灾害与植被
第八节 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
第四章 典型地质灾害
本章重点介绍规模在大型以上、灾情险情在大型以上的灾害点的发育分布情况。各省可以依据本省特点,降低灾害等级标准,但需注明。
第一节 巨型和大型地质灾害(按规模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灾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二节 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点(按灾情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灾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三节 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按险情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险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五章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第一节 原则与方法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 单灾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一、滑坡崩塌易发程度评价
二、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
三、地面塌陷易发程度评价
四、地裂缝易发程度评价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第六章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第一节 建设与运行
群测群防点数量、分布、管理模式、运行状况。
重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各省根据情况设定选取标准,并注明)基本信息填附件1:**省(区、市)重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
第二节 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第三节 成功预报典型实例
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第一节 防治目标
第二节 原则与方法
一、区划原则
二、区划方法
第三节 重点防治区说明
第四节 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或治理的建议。
第八章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第九章 成效评估与问题建议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防灾减灾效益评述;存在问题分析;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2、编制地质灾害易程度分区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万)
地质灾害易程度分区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编制技术要求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2008.1)》(),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调整。修改调整部分明确如下:
(1)编图内容
①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50万)
以现有各省(市、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为基础,充分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研究,按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4个等级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图面内容:
第一层次:主要表示简化地理、行政区划要素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要素。
第二层次: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
第三层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等级及分区界线。
图面中应配置必要的镶图与说明表。镶图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或地质灾害成因、引发因素的说明,如降水量等值线图、暴雨等值线图和地震烈度分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