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的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

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写作人称的好处: ①第一人称,真实可信,擅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③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返回上一层 6、常见叙事线索:时线、地线、人线、物线、情线等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词语、事物; ③寻抒情、议论句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返回上一层 7、常用写作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 铺垫、照应(呼应)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返回上一层 8、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修辞、语言特色); 二种语言类型:通俗口语、典雅书面语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等) 返回目录 看文题 断定文体 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 断定文章感情倾向(赞、批、引人思考等) 断定主人公 提炼主旨:通过记叙了……,表现(表达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法: 答题前思路准备 阅读记叙文应该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整体把握: 其一、断定文章的感情倾向(是批是赞,还是引人思考等)。 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 其二、断定主人公。 由上一步延伸而来,通过情节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 答题“进行时”: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读文不少于三遍) ???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注:平时,要注意阅读的方法、速度的指导、训练。 例: 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007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中考)语文试卷 第20题(3分) 注: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 。 第二、审清题干(题型、考点、范围等), 正确理解题意(快速读题干不少于三遍) 。 参考答案: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 日常不可忽略语法的教学。 第三、确定区域 ,圈点勾画。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去编。(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 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第五、明确答题语句的主语。 表述时要注意,主语应为主人公或题干所提对象。 第六、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答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得分,二是要文通字顺。 在答题时要有层次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还要看此题的分值。如是4分,可能至少要答2、3个要点,不能少写。 需要强调的是,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返回目录 题型类举: 整体感受 1、理请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综合理解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 4、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5、根据语境合理想象,补写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 题型类举: 筛选信息 6、根据要求筛选重要信息。 7、对筛选的信息重新归纳整合。 实践创新 8、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 9、对艺术特色的欣赏。 10、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比较评价。 11、知识积累、仿写创造以及献策设计等。 例题:替换与调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例题: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