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报告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浙江省桐庐县仇岭坞自然村 聚落形态历史变迁初探 指导老师:郑微微 陈梦怡 目录 content 研究概述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主要结论 结语 1 研究概述 国内研究 国外研究 据《简明中国移民史》第七卷记载,清前期,由于清兵入关以后,清朝与明朝残余势力、农民起义军和民间反抗的战争异常激烈,在南方各地造成的人口损失尤其严重。战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如“湖广填四川”、“闯关东”、“走西口”等等,而此时浙江地区的移民来源主要以棚民和客家人为主。浙西地区的棚民来自安庆,以种麻为业,在分水、于潜一带活动。 1 研究概述 国内研究 国外研究 本文旨在利用田野调查法,对所选考察区域浙江省桐庐县仇岭坞自然村进行考察。以口述资料为基础,了解该移民村落近150年来的聚落形态整体变迁情况。初步绘制出三个主要时期的聚落形态复原图,并据图分阶段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为该地区移民开发与环境变迁提供一个小尺度的研究样本。 研究框架 一、村落概况 二、聚落空间形态变迁过程 三、移民与聚落形态发展 四、聚落演变中的人地关系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田野调查法 主要结论 19世纪中期 因战乱逃荒迁移 图1B地块(岗里) 早期主要是开垦田地,种植番薯等作物 19世纪中期,晚于饶氏 祖籍温州,因战乱逃荒迁移 图1A地块(大垄) 大规模进行垦殖工作,种植番薯等作物 19世纪末期 祖籍丽水,因收成不好闹饥荒迁移 图2B地块 开垦荒地,并以卖柴炭为生 19世纪末,早于徐氏,但开田晚于徐氏 因战乱迁移,此前已是地区流民 图1C地块(江山棚) 搭建草棚,开垦荒地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祖籍青田,家乡收成不好,后听同乡人介绍迁移 图1A地块(大垄) 开垦田地。 20世纪中期 政府支持引导,分散人口,本是横村镇周边地区散户 图3F地块(横塘) 政府支持开空闲田地建为鱼塘,用于鱼苗的养殖。 土地利用情况 方氏 潘氏 祝氏 徐氏 留氏 饶氏 最初迁移地块 迁移原因 迁移时间 姓氏 迁移姓氏基本情况调查表 主要结论 19世纪末聚落形态复原图 “团块状” 建国前后聚落形态复原图 “条带状”开始出现 现今聚落形态复原图 “团块状与条带状”相结合 主要结论 聚落演变中的人地关系 (1)起始阶段:人依赖自然 纵观19世纪的村落聚落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的聚落形态是比较分散的“块状”。各个姓氏主要是依照村中的主要供水来源稠林溪两畔建立居住点,或是在较平缓的坡段建立居住点,并且开垦的田地都是与居住点紧密相连的。而建国前后的聚落分布图则是更为明显的呈现出一种“条带状”的形态,沿着村中主要的河流形成聚落分布。所以此时聚落的形成并不是人左右的,而是依据自然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居住地。换言之,在聚落初步形成阶段,是自然环境选择了居住者,移民并不占有主动权,只是简单地据自然环境的好坏建立聚落。 (2)发展阶段:人适应自然 这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刚移民至此的移民多是些单丁独户的农家,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居住,子嗣逐渐繁衍起来,各自独立的分户而居,建立新的家庭,村庄遂逐步扩大,再加上在此期间还有外来移民的间断迁入,使得村庄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新建的住房填充了原先的空隙,从而逐步在原有地块上形成为居住密集的集居区,或是在相近的地块形成了新的居住点,从而将聚落的规模进一步地横向扩展开来。如比较三个时段19世纪末,建国前后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聚落空间分布形态,能明显看出期间人口的增长的主导作用,聚落也有了“团块状---条带状-----团块状、条带状结合”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紧密的受制于自然,而是有了灵活变动的空间。 主要结论 (3)形成阶段:人地谋求和谐发展 当然,在聚落变迁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地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移民也想通过经济发展条件改造自然,改变人依赖自然环境的现状。据调查,在20世纪中期,有多户居民在庙里区块以及大垄区块大面积填占荒地建造房屋,村中的织带厂规模开始扩大到六家。建造过程中迫使村中的稠林溪在桥头区块改道,水量也急剧减小。 而改变这一“窘境”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政治权力的作用。政府控制与行政管理的角度,如果可能,政府都会尽可能运用权力手段,将乡村居民集中居住在一起,并为之规划出相对整齐的村落格局。这一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横塘并入该村这一现象中尤为明显。而横塘区块的迁入则是减轻了庙里、大垄、岗里等原有区块的人口压力,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有许多居民选择将新的居住点迁移到横塘。同时由于横塘与外界地域联系较为密切,后来兴建的针织厂选址也落户在横塘。这样一来,村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