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品味国学经典.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味国学经典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 二、品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三、国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四、共同感触 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 “狭义的国学指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由孟子和众多学者共同完成的一种不断完善人性和社会伦理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 为什么要学国学?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自有诺贝尔奖以来,在各个领域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占全世界总获奖人数的39%,为什么?因为这个民族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国学,犹太民族的经典。 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所以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痛批教育功利化时说过一段话:“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一个学校的网站上对该校的一个学生的报道:“×××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1370+5;2004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 如果仅看上面的这个介绍,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来看,这位同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制造出了一个惊天大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用刀砍下了一个中国女同学的头,同时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这个人叫朱海洋,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是该校2001级国贸专业学生。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重要的有天人合一、崇尚气节、仁爱宽恕、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思想;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生活习惯的勤俭节约。 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二是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家族的集合或膨胀)——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孝悌 《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忠恕之道 以诚待人,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 《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孔子:“不学礼,无一立。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 ★★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 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之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中国历史上的“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美德强调自主自律,重视“诚”与“信”。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孟子? 离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以诚为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的美德。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中国人强调,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育之恩等。 ★★这是质朴的爱国之情,也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直接扩充。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看做是“大节”。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甚至不惜以身殉职成了广大国人的共识。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如爱国诗人屈原、陆游,不辱使节的苏武,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