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第三章
第三节 连续介质中的地震波 一、连续介质中的曲射线方程 1. 曲射线及参数方程 连续介质中,波速是空间的连续函数。因此,可把这种连续介质看成是无限个厚度为△Z的薄层所组成,每层的波速V0、V1、V2…VZ是递增的,入射角αZ也随深度变化。如果层数无限增加,厚度无限减小,层状介质就变成连续介质,波射线轨迹由折射线变为圆滑曲线。 图3.24 连续介质中的射线 (a) 连续介质的近似表示 (b) 射线方程的推导 将式V(z)=V0(1+βZ)代入上式得 (3.49) 为研究方便,取曲射线中一小段单元,把它近似为直线,厚△Z用dZ表示,折射段lZ用dS表示,炮检距X用dx来表示。则: 2. 射线方程及几何形状 对式(3.49)中的第一式进行积分运算得 : * 第三章??????? 地震波的时距关系 炮检距―X;道间距―X;记录时间―t(毫秒);地震仪道数―12道、24道。每一条波动曲线即一道地震记录。 同相轴:各条波形曲线上波峰的规则排列。 时距曲线:读取同相轴上各道的时间t与对应的炮检距X,就可 在t-X坐标中得到相应的图象(地震波激发的一瞬间作为计时零点)。 ?第一节 直达波及折射波时距曲线 ?一、直达波时距曲线 直达波:从震源出发直接到达地面各接收点的地震波。 假设:地表为均匀介质,波速为V,X为炮检距,t为旅行时。 时距方程: (3.1) 两支过原点且对称于t轴 的直线,斜率为: (3.2) 求该斜率的倒数V=1/m就可以得出地表覆盖层的波速。 二、水平层状介质中折射波时距曲线 1.二层介质 界面R,深度h,V2>V1。O,S距离--X。波以临界角i投射到界面A点,滑行距离AB后,在B点以i角出射到S点,路程为OA+AB+BS 从图中几何关系得 所以 由于 因此 上式即二层介质的时距方程。显然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直线的斜率是m=1/V2,将时距曲线延长到时间轴,截距为t0,那么,截距时间为 则 由此,可用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得出V1、V2、t0,按式上式 计算出震源点下界面埋深h。 此外,盲区为 2.多层介质 三层模型如图表示: 那么,折射波路径OABCDS的传播时间为 式中h1、h2分别为二个折射层的厚度。 推广到n层(V n>Vn-1……V2>V1),则 那么,截距时间t0k为 V3>V2>V1 图中,OABCDS是在界面R2上产生折射波的射线路程。在B点形成折射波,则入射角必须满足界面R2的临界角,据斯奈定律得 可见,对多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仍为直线,斜率是该折射层波速的倒数1/Vn。 几个术语: 初至波: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 续至波:在初至波到达之后,陆续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续至波; 初至区:某区段内,折射波总以初至波的形式最先到达 (图中C1C2段); 临界距离:刚出现初至波的距离(OC段)。 临界距离Xc可通过式(2.1)和式(2.4)联立求解得出 实际工作中,通过实测的时距曲线有时能较清楚地判定临界距离Xc的大小,则震源处界面深度h也可用下式求得 三、隐伏层中的折射波 隐伏层:指初至折射波法中不能探测到的地层。分为两类: 一类:层状介质中的低速夹层,V 上>V下; 另一类:波速逐层递增,但其中某层厚度很小,形成的折射波不能出现在初至区,而是隐藏在续至区中,这种“薄层”也称为隐伏层。 1.层状介质中的低速夹层 三层介质,速度关系:V 1>V 2< V3(且 V 1<V3),据斯奈尔定律可知,在V 1、V 2 的界面上不能产生折射波,也就是说,从折射波地震记录上不能发现V 2层的存在,只能得到相当于两层介质的时距曲线。 因此,在有低速夹层存在的地区开展 折射波法工作时,应该有钻孔资料或其它物探资料配合解释,才能 得出正确的结果,否则,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2.正常速度下的隐伏“薄层” 模型参数:V 1=800m/s , V 2=1600m/s, V3=3200m/s, h1=10m,对h2 分别用1,2, 5,7.5,10,20m的不同厚度计算 其理论时距曲线,如图所示。 定义:指各层速度分布满足 V 1< V2< V3<……<V n的关系 ,但其中某层厚度较小,使得该层下界面所产生的折射波不能在初至区出现。仍以三层介质为例进行讨论。 图中可见,尽管V1< V2< V3,但当h2逐渐减小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12Z603 预制混凝土模块雨水口.pdf VIP
- NB/T_35116-2018 水电工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程.pdf
- 中医护理教案教学.doc
- 普通物理学(第7版) 程守洙课件-chapter-6.ppt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案全套 杨明娜 第1--8章 职业生涯意识--- 大学生职场生涯规划.docx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0 绿[1]-课件.pptx
-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计划).pdf VIP
- 2025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精选答案.docx VIP
- 年产7.2万吨苯酐工艺设计.docx
- 《数字图像处理》全套教学课件(共四章完整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