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归因偏差和其矫正方法.doc

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归因偏差和其矫正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归因偏差和其矫正方法

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归因偏差和其矫正方法   摘 要: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的归因偏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而后继行为又会影响其学业成就。因此本文旨在对归因过程中教师出现的归因偏差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矫正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目的。 关键词:归因;归因偏差;成就行为;矫正 归因是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论,它直接影响和决定随后的行为,是影响个体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教师和学生还会寻找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学生成就行为的归因。其中教师的归因是影响学生成就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权威人物”,它是传递知识和社会价值观的社会代表,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的归因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也就是说,教师的归因及后继行为(如对学生采取的行为、态度、情感等)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进行归因的重要线索和依据。然而,教师对他人及自己行为原因的推断并不总是正确的,在归因过程中常常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导致归因偏差。 因此,对教师的归因偏差进行分析并加以矫正,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归因理论及其对学生成就行为的影响 1.1 韦纳的成就行为归因理论 韦纳在研究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时认为,根据控制点这一纬度可以从内在的和外在的方面进行归因,同时还要考虑原因的稳定性与否。籍此,他把个体工作成败的归因分为4种类型。即能力、努力、工作难度和运气。韦纳进一步认为,个体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何种类型,对其本人将来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研究指出,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努力、能力),会使人产生满足和自豪(使人满怀信心地对待未来事件),而把失败归于内因,会使人感到羞耻和沮丧(面对未来信心动摇);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任务容易或能力强),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任务难或能力差),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1.2 教师归因对学生归因以及学生后继行为的影响 韦纳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可控性维度与他人的反应关系极为密切。在学业成就上,勤奋努力(可控因家)通常比能力更容易获得教师的奖励;在失败时,缺乏努力比缺乏能力则更常受到惩罚。学生在对学业成败进行归因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行为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后发出的,因此,学生的归因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归因,也就是说教师的归因正确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归因如何,也就影响到学生的后继行为,乃至学生的学习绩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作为学生自我归因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2 教师对学生成就行为的归因偏差例析 2.1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时的归因偏差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总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就难免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归因偏差,而归因的偏差又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常见的归因偏差存在于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即所谓的分歧归因。面对失败或具有不良后果的行为,行为者往往做出外部归因,而观察者则做出内部归因。教师作为观察者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 第一类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例如(例1),一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数学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好,他归因于这个班学生能力偏低。调换到其他班级后,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他又说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作对。调查发现,让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归因时,教师往往是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家庭,而很少认为这与教师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关系,可是学生们却认为与教师的行为是有关系的。这一类归因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在教育之前就已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 第二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例如(例2),有一位学生,外语成绩一直不太好,经过努力后他在一次考试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外语老师说是他抄了同桌的试卷。一气之下,这位学生再也不听外语课了。很显然,这一类归因偏差对于差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们即使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也难于得到教师的准确评价,倘若表现不佳,则被看作是不可救药了。 2.2 对教师产生归因偏差的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趋乐避苦的欲望,它能作为一种动力而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