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究.doc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究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究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某省属高校为例,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制中导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主要是:导师应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实习经验;学校应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加强与生源单位的联系,充实企业导师队伍;完善导师聘任与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9年,我国已设置了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2009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增加的规模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规划,到2015年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之间的比例将达到1:1,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思想道德素质、学术水平、指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1]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双导师”制度的有效实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工程硕士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根据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所处的位置,今后学校研究生的培养将是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共同培养,并将是以专业型培养为主的局面。2013年学校将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800余人,并且这一数字将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不断扩大。对于学校而言,为每年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配齐“双导师”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通过学校资格认证并进行备案的企业导师不足百人,平均下来,每个企业导师每年需要协助指导8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对于企业导师来讲,指导压力非常大。与此同时,已备案的企业导师聘任的类别和工程领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形势更加严峻。种种情况表明,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特别是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目前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这一矛盾在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初期更加突出。 再来关注校内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执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单一,通用性差。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实践性的科研课题较少,缺乏工程一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长于理论研究而疏于工程实践的学术风格。校内教师在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照搬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或仅对教学内容稍加修改,甚至是将培养学术型硕士的标准稍微降低,就作为培养工程硕士的标准,而没有从工程硕士本身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等方面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2]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环节中工程实践的问题,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养单位均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执行和检查;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双导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校内、校外导师之间、校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双导师”制的实施只是在泛泛的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明确的文件进行约束和规定。同时两者之间在合作中的分工尚不明确,指导的重点也不清晰。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住校,和校内导师的接触比较多,在导师之间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导师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同时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平时业务比较忙,加上有些学生的企业导师在外地,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学生和企业导师缺乏有效的沟通。有些学生甚至到毕业时也没见过企业导师的面,只是用电话有些交流,企业导师的培养指导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失去了企业导师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举措 针对目前全日制导师队伍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1、导师应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实习经验 对于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求导师本身具备一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