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影响

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影响   摘要: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关键词:地方感; 世界遗产地; 世界遗产申报; 社区居民; 崀山 收稿日期: 2012-12-08; 修订日期: 2013-06-03 基金项目: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大型节事筹办对城市生态与社会的影响研究”(2012BQ06)。 作者简介: 郑群明(1972-),男,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景区管理、森林旅游与生态旅游。夏赞才(1962-),男,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罗文斌(1982-),男,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近年来地方感(sense of place)研究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感是人与环境作用的产物,包括两个含义:地方固有的特性(地方性)和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附感(地方依恋)(Tuan,1977)。地方感是一个不断进行且活跃的地方作用过程(Blizard,2005),由人赋予又反作用于人的体验和行为。目前对地方感的研究主要涉及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意象和机构忠实等研究。旅游地居民地方感即居民对社区认知和情感联结方式,居民地方感的差异决定了居民个体不同的旅游发展感知和态度(许振晓,等,2009)。地方感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旅游者、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和公众,而不同主体地方感的维度、属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是需要研究的重点(唐文跃,2007)。因此,外部性事件是否会影响社区居民的地方感,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010年8月,包括湖南新宁崀山在内的全国6处丹霞景区捆绑的“中国丹霞”申报世界遗产(下文简称“申遗”)成功。为申报世界遗产(下文简称“世遗”),新宁县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向世界推介崀山,申遗对崀山地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梳理和重构作用。作为利益相关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居民在申遗前后的社区角色发生了变化,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对申遗前都有所不同。申遗成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否改变当地居民对家乡的看法和感情,对他们的地方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下文将以崀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早期的环境心理和感知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4年段义孚把恋地情结引入地理学中用于表示人对地方的爱恋之情,认为地方感是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及人们自身对地方的依附(Tuan,1977)。Williams 和Roggenbuck(1989)提出“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PA)”的概念,并阐述了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指出,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PD)和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PI)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人和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同时,还设计了地方依恋量表用于测量个人与户外游憩地的情感联结关系。Bricker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美国游憩者与白水河的依恋关系(Bricker,Kerstetter,2000,2002)。Gu和Ryan(2008)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地方依恋与居民对北京什刹海胡同旅游和遗产保护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居民对胡同的依恋程度很高,人们对遗产本身的关心超过了对经济利益的关心。Amanda和Robert以美国缅因州为例,研究了乡村地区居民地方依恋和风景保护之间的关系,发现对地区依赖性更强的居民更支持资源保护政策(Walker,Ryan,2008)。Leila和Robert(2010)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形成了一个关于地方依恋的“人-过程-地方”的3P模型,并深入阐述了地方依恋的功能及3P模型的作用。2006年,黄向等将地方依恋理论引入我国,并采用了“场所依赖”一词,提出了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PA)由场所依靠(place dependence,PD)和场所认同(place identity,PI)构成,并运用数学方法示意解析场所依赖的结构,构建了场所依赖理论的CDEEM研究框架。随后,唐文跃等(2008)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