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课件 (优秀).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内涝课件 (优秀)

L/O/G/O 09资环 王春晖 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内涝成因分析 天然水面的锐减 城市盲目扩张,水面率下降 城市管网问题 都市化和空气污染,局部降雨增加 地面硬化率高,径流系数升高 城市盲目扩张,水面率下降 城市管网问题 都市化和空气污染,局部降雨增加 地面硬化率高,径流系数升高 城市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导致城市可渗水地面逐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集速度加快,从而导致城市低洼地带容易积水,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雨水设计流量; φ为径流系数;q为暴雨强度;A为汇水面积。在汇水面积和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面的径流系数越大,雨水流量就越大。 根据相关试验,在1h内新、旧沥青路面的降水损失分别仅为草地的6%和12%,分别为裸露地面的14%和26%;而屋面的降水损失量更小,一般仅为1mm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做如下估计:如果流域内城市不透水面积达到城市面积的20%,只要在3年一遇以上降水强度时,其产生的流量就可能相当于该地区原有流量的1.5~2倍,内涝危险系数迅速提升! 天然水面的锐减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增加,许多城市纷纷填湖造地,围湖造田。造成许多天然水面面积锐减。如建国以来鄱阳湖,洞庭湖的面积均出现大幅度萎缩,湖泊调蓄地表径流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湖底淤泥的增加导致蓄水容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其调蓄能力。其他小面积池塘的减少更是不计其数,量变必然引发质变,后果不堪设想! 灾害放大机制 一处堵塞 大面积汇水 水位迅速升高 灾害放大 根据木桶原理,一个城市抗击内涝的能力也取决于其排水最薄弱的环节。一个盲点可能导致问题集中爆发,灾害会呈现放大机制,经济密度愈高,损失愈大! 国内典范----江西赣州福寿沟 市政工人检查福寿沟 逗你一笑 国际经验 英、法:发达的地下排水管道 英国: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动工, 1865年完工,在地下五十米处挖掘了实际长度达到2000公里的排水管道。工程完成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不少人担心地下被挖空的伦敦会不会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强度水泥,用这种水泥制造了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法国: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还有一连串数字可以说明这一排水体系的发达: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 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 日本和德国 日本: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德国: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日本下水道 建设会“呼吸”的城市 师法自然自由呼吸 呼 土壤蒸腾 植物蒸腾 水面蒸发 土壤吸收 水面吸收 调蓄池吸收 吸 一呼一吸 自然调节 何为会“呼吸”的城市 参照人的呼吸原理,将水的蒸腾和水吸收比作人类的“呼”和“吸”两个方面。同时以大化小,分区细化逐个击破:每一颗小草和大树为一个细胞,每一个湖泊和水池为一个器官,每一条河流为一根血管。将水治理与水利用有机结合,达到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最佳效果。 土壤蒸腾,植物蒸腾,水面蒸腾等为水的“呼”作用,该环节将水返还给 大气。土壤吸收,水面吸收,调蓄池吸收等为水的“吸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