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药学治疗药物监测ZRH
临床药学课件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中南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研究室 概念与发展 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理学为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血液或其他生物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再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的目的。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其建立和发展得益于药剂学、药理学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而TDM的开展和逐步普及也带动和促进了一些相关学科如受体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TDM被公认为是现代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 我国80年代开始重视TDM,陈刚,吴莱文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 药动学基础 常见药动学参数 生物半衰期(t 1/2) 速率常数:ka, ke, k10,k12,k21, kM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tn, AUC 0→∞ 表观分布容积:V 总清除率:Cl 达峰时间:Tmax 峰浓度:Cmax 稳态血药浓度 :CSS 静注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口服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药动学基础 口服给药“首剂加倍” 一、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传统的临床用药: 将剂量与药理作用强度直接相联系 实际上: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药理作用是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用部位(受体)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决定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 (受体)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呈快速平衡 药物疗效与副反应 更多的取决于血药浓度而非剂量 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特例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 阿司匹林血药浓度(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 血药浓度的区域划分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药物的体内过程 用药部位→入血达到体循环→分布、代谢→排泄 ◆决定血药浓度的根本因素: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用药剂量和机体的处置能力。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影响药物生物药剂学过程和药代动力学过程的任何因素。总结起来,不外乎药物和机体两大方面 1.药剂方面的因素 药剂方面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吸收前在胃肠内的崩解程度 ②吸收后在胃肠黏膜和肝脏的首过代谢 ③剂型、处方中的辅料和制剂的工艺过程 2. 机体方面的因素 (1)机体内部因素 1)生理: 性别、年龄、生理周期 2)病理: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中枢感染性疾病 3)遗传:个体差异、种族差异 4)时间节律: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都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 (2)环境外部因素(影响机体内部因素而起作用) 1)物理因素:气候 2)化学因素 :葡萄柚汁( CYP3A4 )茶叶、咖啡( CYP1A2 )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 由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与其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故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成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是否都需要进行TDM呢?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TDM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个体化用药,只有 ①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可能达到 ②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实际意义 才有必要实施TDM 1. 适用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 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CSA。 具有非线性药动学代谢特征,Ke与剂量有依赖关系的药物。如:茶碱,苯妥英。 某些长期使用的药物。如氯氮平,CSA。 部分药物合并使用时。如茶碱与两性霉素B 或强的松合用均引起茶碱血药浓度降低。 特殊病理或生理条件下用药。如:肝、肾、胃肠疾病,孕妇、婴儿。 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与某些疾病本身症状相似。如地高辛引起房颤,CSA的肾毒性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相似。 特殊治疗。如:MTX 治疗窗不明确的药物,即使获得了相关的血药浓度数据,也无从正确解释和指导临床用药; 有切实可行的临床指标用于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据此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 治疗范围比较宽的药物,在比较大的剂量范围和血浓度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应用不可逆的药物或作用于局部的药物,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