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故事(二)——从上海到台北一次文化转移(1949~2013).docVIP

双城故事(二)——从上海到台北一次文化转移(1949~2013).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城故事(二)——从上海到台北一次文化转移(1949~2013)

双城故事(二)——从上海到台北一次文化转移(1949~2013)   饮食五 饮食文化的变异:以锦江川菜为例 1949年3月27日台湾第一家大型上海餐厅锦江食堂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46号新生活宾馆开业,以川菜及维扬名点招徕,特设早午茶座。 同一天上海锦江饭店(设川菜馆)在台北《中央日报》二版刊登广告,澄清上海锦江川菜在台湾省境内并未设立分店,次(28)日台北锦江食堂尴尬地再在《中央日报》头版响应“与其它各地,绝无关系”,可谓颜面尽失。 “锦江”是四川省会成都的历史名河,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城”。四川籍同盟会会员夏之时于1921年在成都创办锦江公学,其妻夏董竹君又于1935年在上海开设锦江茶室、锦江川菜。日后规模扩大,川流不息,锦江饭店于焉开业,锦江饭店二楼设有川菜部。抗战胜利后,上海锦江川菜已然誉满全国,成为上海著名宴会场所。 1949年3月台北开业的锦江食堂,等于是一家山寨版的上海锦江川菜。唯自1949年5月底两岸隔绝后,台湾的锦江川菜就像无锡排骨、金华火腿一样,不再有一家一店的诉讼羁绊。自1951年12月2日锦江食堂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46号重新开业后,几十年来,台北陆续有“锦江、老锦江、小锦江、真锦江、新锦江”出现,大抵都以川菜为主。而上海锦江饭店川菜主厨吴少臣来台,在台北荣星川菜餐厅及中华川菜餐厅主厨,所传授的厨艺,更被台北川菜界允为泰斗。 抗战时期,四川是大后方,政府要员对川菜非常熟悉,四川闻人张群、杨森、张大千等人都是著名的美食家,对于川菜在台发扬光大,功莫大焉,川菜因此一跃成为台湾主流餐饮文化。 以麻婆豆腐而言,在川省配牛肉末,早期台湾人不吃牛肉,改用猪肉末加葱蒜。台湾没有郫县豆瓣,改以本土豆瓣替代。而四川的回锅肉重油重辣,台湾的回锅肉,降低了口味,成为了家常菜。川菜豆瓣鱼,自桃园县石门水库落成以后,发展出专门吃活鱼的餐厅,“豆瓣鲤鱼”越发出名,在台湾要吃新鲜的川菜豆瓣鱼,大水库附近的专门店几乎是唯一选择。 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前,随着台湾人在海外的开枝散叶,在东京、伦敦、纽约、旧金山等大都会,台湾移民的川菜餐厅一家一家地开张,普遍被欧美人士认可。至于两岸川菜业者在2000年以后加速交流,显然,蜀台两地川菜师傅,对彼此的川菜,都感到十分熟悉,可能又有些陌生,但又不能否认对方是川菜。川菜功夫老菜灯影牛肉、金丝面,在台湾看来只是特技表演,而台湾的宫爆鸡丁、鱼香茄子等老底子川菜,在成都的大餐厅上不了台面。成都新潮流川菜,日有创意,对台湾人来说,仍感麻辣略重。倒是重庆的鸳鸯火锅,一直受到台湾人的青睐与支持,十余年来发扬光大,广受欢迎。 大陆知名餐饮集团“俏江南”台北店于2012年2月开张,以“新川菜”为招徕,菜色样多,装潢大气。俏江南总部在北京,东家是满族,可见没有局限非四川人才能经营正宗的川菜。美食文化大抵如此。 饮食六 火腿:国人永远的美食 万有全创始于清咸丰元年(1851),以在上海经销金华火腿和腌腊制品而享誉海内外,1948年上海万有全总店派伙计徐三竹带两千只火腿来台湾寻觅商机,被抢购一空,大获好评。徐三竹电报上海请再送一批火腿来台,待第二批火腿抵台后,两岸隔绝,因此徐三竹就地招聘浙江东阳籍的田绍圣与赵天裕为师傅。 1952年台湾万有全火腿行在中山北路开张;1961年监察院长于右任亲为题笔“万有全”,写下台湾第一家金华火腿的金字招牌。 台北市的火腿店,早期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及古亭区南门市场附近有好几家,自1949年以后,宣威腿明显不如金华腿,云腿既没有货源,客源也少,金腿随江浙菜在台盛行,大发利市。金腿虽没有“两头乌”做材料,但由于台糖公司的养猪技术日有精进,台湾的猪渐也能仿似火艟,肉艳芬芳,集“色、香、昧、形”于一体。 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火腿成为台北年节送礼的圣品,全只火腿约在台币400元左右,送者大方,受者实惠。 如今台北市已经没有火腿专卖店,尽管欧美的各种洋火腿排山倒海地进入台湾市场,爱吃传统火腿的客源并未因此减少,一直有固定的销路。罗斯福路一段南门市场内的上海万有全、上海火腿行是典型的代表,每家店面虽然只有不到30平方米大小,而能量却一直无限展延。除了金华火腿以外,生产项目陆续扩充到湖南腊肉、湖南辣味香肠,蜜汁火腿、四方饼、香烤酥方、风腊鸡腿、青风鱼、猪头皮,各式咸鱼、臭豆腐等等。1984年起再加入广式肝腊肠、广式腊肉产品。 在台北市南门市场有另一家著名的上海火腿行。上海火腿行的第一代店东是四川籍的老兵刘世希,刘世希在上海时,曾在肉品公司当过学徒,1956年退役后,便和三位袍泽,在南门市场卖起了火腿,从一个月赚100元台币,到目前月营业额300万台币(近70万人民币)。第二代刘福生于1985年接棒后,将公司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