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大明宫紫宸殿和内朝朝会制度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大明宫紫宸殿和内朝朝会制度探究

唐大明宫紫宸殿和内朝朝会制度探究   摘要:紫宸殿是唐大明宫中之便殿或内衙之正殿,是举行内朝朝会的场所。本文主要研究了唐代内朝朝会的内容,入閤之制的演变,入閤之仪的规格,以及朔望朝举办场所的变化等问题,并对紫宸殿举行的其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古代学者如司马光、欧阳修、叶梦得、马端临等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或者含糊的说法,一一进行了驳正。 关键词:紫宸殿;内朝朝会;入閤之仪:朔望朝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7-0120-08 众所周知,紫宸殿是大明宫中的三大殿之一,是举行内朝朝会的场所,但是有关内朝的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紫宸殿与含元殿、宣政殿的关系如何?紫宸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所有这些方面目前尚无人进行过研究,故有必要进行探讨。 一、内朝及入閤之制 《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载:紫宸殿,“即内朝正殿也。”《类编长安志》卷2则称其为“内衙之正殿”。唐人通常还是将其称之为“便殿”。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唐人也将延英殿也称为便殿。阅读史料时是需要仔细鉴别的。关于紫宸殿的功能,宋人叶梦得说: 唐以宣政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殿为便殿,谓之“上閤”,即古之燕朝也,……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叶梦得这里所谓的“燕朝”,即通常所说的内朝,古代称之为“路寝”,而他所说的“内朝”,通常称之为中朝。“人君既从正朝视事毕,退适路寝听政”,即听取大臣奏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自古以来的三朝制度中,以内朝礼仪最轻,在唐代亦是如此,所谓“但唐之入閤,御便殿也,其礼视正衙为简”。为什么便殿举行朝会礼仪最轻呢?这是由于在设计三朝礼制时就已确定了的,并非在唐代才如此,所谓“凡言便殿便室者,皆非正大之处也。”因此,在唐朝前期除了武则天临朝听政时,将紫宸殿作为主要议政场所外,其余皇帝都将其作为正衙之外的又一议政的场所。史载: 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遗诏军国大务听参决。嗣圣元年,太后废帝为庐陵王,自临朝,以睿宗即帝位。……越三日,太后临轩,命礼部尚书摄太尉武承嗣、太常卿摄司空王德真册嗣皇帝。自是太后常御紫宸殿,施惨紫帐临朝。 当时的人们提到武则天时,也说她“临紫宸而正南面”。那么,武则天为什么不坐正衙宣政殿听政,却常坐紫宸殿听政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此时尚是皇太后身份,不便于坐正衙听政,以免激起更多大臣的反对,而紫宸殿是内衙便殿。在礼仪上不至于有僭越之嫌。当其后来改唐为周,登基当了皇帝后,就不必再有这样顾虑了。 作为便殿在唐前期紫宸殿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在正衙朝会上有些不便于让群臣知晓的军国大事,则在便殿召见宰相或重臣商议。“玄宗初立,宾礼大臣故老,雅尊遇崇,每见便殿,必为之兴,去辄临轩以送,它相莫如也。”唐玄宗尊礼老臣的行动之所以发生在紫宸殿,原因有二:一是这里是召见重臣议决军国大事的场所,二是由于其是便殿,礼仪上比较随便,所以玄宗才可以临轩以送姚崇,如是在正衙由于礼仪上的限制,则不便如此了。需要说明的是,在唐朝后期入閤之仪加重之后,皇帝临轩礼送老臣的情况便不复存在了,但紫宸殿的这种功能仍然继续保留下来了,如大和二年(828年),刘蕡在对策中就建议说:“陛下何不听朝之余,时御便殿,召当世贤相老臣,访持变扶危之谋,求定倾抹乱之术”。 其二,作为随时召对群臣的场所。因为在正衙召见群臣有立仗等一整套仪注,而便殿召对则没有如此复杂的礼仪,所以不仅在唐前期,有唐一代,也都多在紫宸殿随时召对群臣。 其三。在特殊情况下召见重要大臣或处理政事。如“睿宗祥月,太常奏朔望弛朝,尚食进蔬具,止乐。余日御便殿,具供奉仗。中书、门下官得侍,它非奏事毋谒。”这是睿宗忌日之月期间为了不误国事而做出的一种安排。凡重要大臣死亡,唐朝有所谓辍朝制度。如果遇有重要的军国大事需要处理则会造成延误,于是有人建议,“臣谓大臣薨,礼合辍朝,纵有机务急速,便殿须召宰臣,不临正朝,无爽事体。”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含元殿与宣政殿地位尊贵,朝会礼仪隆重,而紫宸殿礼注简单,又是便殿,所以辍正殿与正衙之朝才能显示出皇帝的哀悼之意。 关于入閤之制的由来,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说: 上问宰柑唐世入閤之仪,参知政事宋庠退而讲求以进,曰:“唐有大内,有大明宫。大内谓之西内,大明宫谓之东内。高宗以后,多居东内。其正南门日丹凤,丹凤之内日含元殿,正至大朝会则御之。次曰宣政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次北紫宸殿,谓之上閤,亦曰内衙,奇日视朝则御之。唐制,天子日视朝,则必立仗于正衙,或乘舆止于紫宸,则呼仗自东西蔺门入,故唐世谓奇日视朝为入閤。” 据司马光上述之言,皇帝单日御朝坐紫宸殿,每日御朝则坐宣政殿,如果皇帝不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