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控制 定义:指熔体预先注入的体积占模具型腔体积的百分比。 预注射量过大:不能发挥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的优势。 预注射量过小:气体会吹穿熔体前沿,使型腔充不满。 中空塑件:气体注射之前未充填区域的体积不应超过气道总体积的50%。 5、熔体预注射量 一、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流程 2.4 气体辅助注射模设计 1、气辅注射模设计注意事项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采用气辅成型之前应考虑其工艺可行性。 气道的设计是气辅成型工艺实施的关键。 对模温、熔体注射量及制品尺寸控制,比普通注射成型更重要。 应考虑工艺参数对气体注入的影响。 气辅成型的型腔压力比传统注射成型压力低一些。 2、气辅注射模与传统注射模的区别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气辅注射模的基本结构与传统注射模相近。 气辅注射模需增设注气系统(包括气道和气体喷嘴)。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要求更严格。 浇注系统与气体注入方式有关,主流道注气方式宜选用直浇口,流道和型腔直接注气方式,宜选用点浇口或潜伏式浇口。 气辅注射模推出机构的顶杆应尽量避开气道,以免使制品产生脱模变形。 3、气辅注射模的设计要点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1)浇注系统设计 平板类或厚薄壁共存制品?点浇口或潜伏式浇口,有时可用侧浇口或扇形浇口; 若采用热流道系统?二级喷嘴应采用阀式喷嘴,不宜使用主流道注气方式。 气辅常用点浇口或潜伏式浇口的原因: 1)浇口尺寸小有利于浇口冻结时间的控制,防止高压氮气倒流; 2)浇口尺寸小,熔体剪切速率高,可降低模温,提高充模能力。 3、气辅注射模的设计要点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2)进气口位置的选择 进气口位置宜靠近注料浇口,使气体能推着熔体流动,但二者间距应保持在30mm以上,以防气体倒灌。 进气口位置应在塑件隐蔽处,且有利于推动熔体流动。 3、气辅注射模的设计要点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3)模具温度控制 气道部分冷却与延时注气有关,应保证注气时有必要的冷凝层厚度。 非气道部位应快速冷却,以防气体乱窜和渗透。 当型腔数超过两腔以上时,应对每个型腔单独供水冷却。 (4)模具脱模机构 推杆的着力点应布置在加强肋或其他厚实处,避免在中空部位,以防制品推出时变形。 3、气辅注射模的设计要点 二、气体辅助注射模的设计方法 (5)模具材料选择 因注射压力较低,对模具材料力学性能要求不高;若塑件成型要求高时,仍应选用塑料模具专用钢。 尚辅网 / 塑料先进成型技术 第2章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2.2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设计 第2章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2.3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的控制 2.4 气体辅助注射模设计 2.2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设计 一、制品材料的选择 第2章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 气辅成型常用材料:PA、PBT、PA6、PA66、PP 气辅成型制品壁厚和表面缺陷主要由原料性能决定,改变过程参数对其影响不大,故制品选材极为重要。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壁厚允许差别较大,不必特意减薄制品厚壁处的壁厚。 制品基体壁厚不能太厚,太厚容易引起气体穿透;基体壁厚也不能太薄,太薄会出现困气现象。 制品基体壁厚应控制在2.5~3.5mm 。 制品上的侧凹可借助于气道布置去除侧凹,以避免模具设计侧抽芯机构。 1、壁厚 二、制品结构设计 无论何种制品,壁与壁之间最好使用圆角过渡。 圆角过渡:利于充模流动、减小应力集中、保证壁厚均匀,避免局部强度薄弱区。 2、圆角 二、制品结构设计 设计制品时,应避免又细又密的加强肋。 加强肋截面太小,无法提供良好的气体通道,出现鼓包现象;截面太大,出现局部熔体堆积,冷却后凹陷。 利用周边凸缘加强制品刚强度时,气道加强肋与基板厚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周边充填快,中心充填慢,形成困气。 3、加强肋 二、制品结构设计 1)确定需要气体充填的厚壁部分所处的位置和结构,再用气道连成网络。 管状或杆形塑件:最好使气道充满整个制品内部。 板、片状结构塑件:利用加强肋或增厚通道来内置气道。 厚薄壁共存塑件:气道应通过厚壁部分,以避免缩痕和缩短冷却时间。 在不同壁厚的过渡点开设气道,有利于减少内应力和翘曲变形。 1、气道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气道设计 2)气道尺寸要达到足以引导气体注入且不导致跑道效应。 跑道效应:指气体沿气道流动到拐弯处,气道中心轨迹会偏离预定中心轨迹,造成气道周围制品壁厚不均现象。 通常气道尺寸应明显大于相邻区域壁厚,气道尺寸应等于2~3倍壁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图解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件作者陆运华第五章节.ppt
- 制冷压缩机与设备课件作者朱立第一章节制冷压缩机概述.ppt
- 塑料先进成型技术课件作者范有发(第1讲a)第1章节绪论.ppt
- 制冷与低温工艺课件作者程有凯第二节.ppt
- 塑料先进成型技术课件作者范有发(第1讲b)第2章节2.1概述.ppt
- 土工合成材料课件作者徐超邢皓枫5加筋作用Reinforcement.ppt
- 制冷与低温工艺课件作者程有凯第三章节.ppt
- 土工合成材料课件作者徐超邢皓枫8土工泡沫EPS.ppt
- 塑料先进成型技术课件作者范有发(第6~9讲)第3章节热流道注射成型技术.ppt
- 制冷与空调设备课件作者魏龙第4章节制冷机组.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