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编大学语文课件作者王其全顾金孚孔子与论语.ppt

新编大学语文课件作者王其全顾金孚孔子与论语.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 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思考与练习 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它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 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 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 2008奥运会开幕式. 孔子 的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史料记载,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和魁梧,据史料记载其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文体:语录体)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孔子 的 政治生涯 孔丘自20多岁起,就一心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丘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丘于是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定公9年,孔丘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在政时,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事“相事”,鲁国大治。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68岁时在其弟子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孔子73岁时,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 的 精神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孔子老说,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孔子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