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深圳金融.docVIP

关于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深圳金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深圳金融

关于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 监管体系的思考 摘要: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有区别,也有一定联系,行为监管可以有效弥补审慎监管的缺陷。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认识到行为监管的缺失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是危机的根源之一,并展开了以此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国的行为监管体系依附于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在体制安排、模式选择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监管体系,从建立独立机构、推动统一立法、丰富监管工具等方面综合推进。 关键词:行为监管 金融消费者保护 金融行为监管体系 张庆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作者简介:张庆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国际上金融行为监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前后出现第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高峰。2008年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既有的监管理念和框架进行反思,并展开了一系列以加强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国也于2011年开始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层面加强金融行为监管,但在分业经营格局逐渐瓦解、分业监管体制弊端日益显现的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为监管在体制安排、模式选择和具体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从金融行为监管的实质内容、国际趋势以及国内现实问题来看,我国应建立独立统一的金融行为监管体系。 一、金融行为监管与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 金融行为监管是行为监管部门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各项合法权益,制定公平交易、反欺诈误导、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广告行为、合同规范、债务催收等方面的规定或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守,并对其行为实施动态监管的过程。监管对象包括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在所有经营实务中的服务行为,以及金融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金融消费品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它既规范金融机构和自然人消费者之间零售市场的交易行为,也规范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企业之间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例如操纵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操纵汇率、反洗钱等。金融行为监管核心目标是保障并增强金融消费者的信心,维护金融市场有序竞争。 金融行为监管问题的本源在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金融脆弱性。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和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形成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金融服务提供者有可能对影响金融消费者理性判断的信息拒绝披露或延迟披露,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消费者,都具有明显的过度自信与反应不足、信息串流、羊群效应等非理性特征,加上金融市场自身的复杂性以及跨时间、跨空间的产品特性,很容易导致市场主体行为偏差,这种偏差及个体逐利行为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极易引发和强化金融的脆弱性,导致市场失灵,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需通过监管部门的力量对金融参与主体的行为偏差和高风险性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在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有重大区别。审慎监管以“风险为本”为理念,着眼于逆周期管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水平和盈利性水平等指标(微观审慎监管),监管的关注点在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的供给方;行为监管则以“问题为本”为理念,对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行为进行规范和干预,纠正金融消费者行为偏差,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监管落脚点在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需求方。两者有一定联系,行为监管更加强调监管部门的前瞻性、主动性、引导性,不仅推动风险监管关口前移,而且弥补了审慎监管的缺陷。 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风险)主要从监管内容上描述金融监管,与此相应的一些概念如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分业监管与综合监管等,则分别是从监管策略(模式)、监管体制上对特定金融监管表现的特征进行描述。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这几对概念既有较大的内涵上的区别,彼此之间也有着逻辑上的对应关系。 二、金融行为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 (一)总体情况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普遍将防范金融机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作为主要的监管目标,只有少数国家开展金融行为监管的探索。如澳大利亚为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要求,于1998年对监管机构进行改革,把监管重点放在金融产品和金融运作上,改革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审慎监管局和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共同负责金融监管工作;荷兰先后于2002年、2004年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由分业监管向内双峰监管模式转变,由荷兰中央银行下属的金融市场管理局负责整个金融业行为监管。两个国家均能从2008年的危机中较好地恢复过来,荷兰受危机影响虽较大,但由于政府处置得当,其GDP由2009年的-3.8%恢复至2010年的1.7%和2011年的1.2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