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治1
儿童胃肠功能衰竭 MSOF中: 心功能衰竭、肝肾衰竭、肺衰------高度重视 胃肠功能衰竭:长期忽视,仅概括为“中毒性 肠麻痹或应激性溃疡” ↓↓ 现列为急诊医学中---小儿危重症评分中一项重要指标。 一.胃肠道生理功能 消化、吸收、内分泌等功能外, 还有一套复杂的防御保护机制 (包括屏障机制、免疫机制和自身调节机制),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防御机制 1.机械性屏障: 粘膜屏障:为主要结构基础,由上皮顶部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联接构成; 粘 液 层:粘膜表面和肠腔之间的一厚层粘蛋白; 上皮脱落:粘膜细胞高度更新的结果; 胃肠蠕动:驱使胃肠内容物不断向远端推进,阻止细菌滞留和粘附于粘膜表面。 胃肠道防御机制 2.细菌防御机制:厌氧菌屏障——在抗定植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3.免疫防御机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肠道淋巴组织 二.胃肠道易受损的原因 1.胃肠道是体内与外界相通的最大空腔器官 2.胃肠道粘膜对缺血、缺氧耐受性差 3.其他 三.肠道内细菌、内毒素易位 肠道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细菌含量高达10^12,其中10^9为具有致病作用的革兰阴性杆菌,而厌氧菌的含量是其100~1000倍,广泛覆盖于肠粘膜的表面使革兰阴性杆菌难以与粘膜上皮接触,并可抑制致病菌的过度繁殖,从而防止菌群移位。 胃内多不含细菌,十二指肠及小肠近端仅含少量细菌,小肠远端含菌量渐增,结肠含菌最多。 在胃酸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时细菌过度生长;滥用抗生素时厌氧菌减少,耐药菌及机会致病菌过度增生,导致菌群失调。 最常见的移位菌群是肠球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属细菌。 四.肠源性感染发生机制 (1)肠道粘膜屏障破坏: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由于氧自由基、局部细胞因子的损伤作用,肠粘膜屏障破坏,致肠源性感染↑ (2)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不恰当抗生素应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抗定植作用↓→条件致病菌优势繁殖→肠源性感染↑ (3)局部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抑制与感染并存,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感染难以控制。 Border等提出“肠原性全身感染状态”。 1986年,Meakins和Marsgall指出肠道是MOF的“启动”器官。 肠道做为人体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正常屏障功能受损时,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可启动全身炎性反应,是MODS的重要启动因素。 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是导致或加重MODS的重要因素 抑制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有可能成为防治MODS的重要策略。 小结: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肠道内细菌、内毒素易位→肠源性感染→SIRS→MODS 近期研究表明: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1.不仅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始发部位-早期受损的靶器官 2.而且也是促进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动力部位--内源性感染源和炎症介质扩增器。 胃肠道是MODS的枢纽器官。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目前有不少假说,主要与肠粘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有关。 1 、缺血缺氧 胃肠道粘膜是对缺血缺氧最敏感、最易受累的部位,需要有足够的血液灌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胃肠粘膜血管的解剖特点使它更易受到缺血及再灌注的损害。小肠绒毛的营养血管呈发夹状,顶部营养较差,在休克早期、应激或全身炎症反应等条件下,出现微循环障碍,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粘膜在低灌注状态下发生细胞坏死、脱落,屏障功能破坏,引起应激溃疡出血。 2 、氧自由基损伤 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本身有一套完备的自由基清除体系,肠粘膜富含黄嘌呤氧化酶,严重创伤、休克、应激等因素下肠粘膜缺血,组织恢复灌注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超出人体自身的清除能力,即引起肠粘膜的损伤。 3 、细菌和内毒素 生理情况下肠道内有许多细菌和毒素存在,由于胃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的入侵。 当胃肠粘膜遭到破坏时,肠道的细菌及毒素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内毒素血症和菌血症,激活补体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等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IL-1、IL-8、TNF、PAF等的释放,进一步加重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SIRS,出现中毒性麻痹、高度腹胀。 3 、细菌和内毒素 同时,细菌和内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肠粘膜损伤后,使肠粘膜对谷氨酰胺利用减少,加重了肠粘膜损伤,粘膜屏障破坏,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胃肠功能损害。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从而破坏了肠道生物屏障功能,促使肠道细菌迁移,也是引起胃肠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4、 高代谢状态 由于严重感染、组织缺氧,机体耗氧增加,摄氧能力下降导致代谢紊乱,使蛋白质分解增多,出现负氮平衡,细胞代谢转为无氧酵解,乳酸堆积使细胞内环境处于低氧和酸中毒状态;糖的利用减少,生成增加,出现高血糖症状,加重了机体代谢紊乱。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