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1106-胰岛素临床应用与药学监护
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路径-中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路径-美国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糖尿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胰岛素治疗路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可选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可与口服药物连用,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起始剂量:0.2IU/kg/d。 剂量调整:每3~4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个单位,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 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HbA1c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但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剂量通常为0.2IU/kg/d,晚餐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剂量通常为0.2~0.4IU/kg/d,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调整剂量。 每3~5调整1次胰岛素用量,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剂量为1~4IU,直至血糖达标。 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中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使用 适用于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或者需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 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或反复低血糖者。 初发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时也可使用。 使用方法:每日总量0.5~0.8IU/kg/d,主要分为基础量及餐时量,一般按1:1分配,对于年轻患者也可按4:6分配。餐前胰岛素按照三餐1/3、1/3、1/3分配。 LOGO B28位脯氨酸(Pro 换天冬氨酸ASp 胰岛素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 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 朱鹏里 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 药理特点 分 类 临床应用 药学服务 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 药理特点 分 类 临床应用 药学服务 胰岛素的发现 1909 1893 1889 至1893 1869 1788 Thomas Canley(英国) 证实胰腺损伤可导致糖尿病 Langerhans(德国) 发现胰腺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团 Von Mering和Minkowski(德国) 证实胰腺细胞团产生降血糖物质 Edouard Laguesse(法国) 将胰腺细胞团块命名为胰岛 Jean De Meyer(比利时) 将胰岛分泌的降血糖物质命名为胰岛素 胰岛素的诞生 1921年,从狗的胰腺提取了胰岛素并应用于临床 胰岛素首次应用于临床 1922年1月,Banting和Best给14岁的糖尿病患者注射狗胰腺提取物,使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另一位糖尿病儿童因为使用胰岛素活至76岁。 胰岛素正式使用于临床 治疗前 治疗后 胰岛素的发展历程 1926年 结晶胰岛素 1936年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946年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955年 胰岛素分子结构确定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年 单组份胰岛素 1980年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1982年 单组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1985年 胰岛素注射笔问世 1989年 预充型胰岛素注射笔问世 1993年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中国 1996年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2000年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2004年 新型长效胰岛素问世 2005年 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2011年 新一代人胰岛素类似物 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 药理特点 分 类 临床应用 药学服务 正规人胰岛素的结构 作用机制 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α亚基结合,激活β亚基上酪氨酸蛋白激酶,引起自身磷酸化,并导致细胞内其他活性蛋白磷酸化,进而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糖代谢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钾离子转运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 促进肝脏、肌肉糖原合成 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 抑制糖异生 抑制脂肪酶、生长激素等分解脂肪的作用 促进脂肪酸进入细胞,增加脂肪的合成和储存 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内,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增加细胞内钾离子浓度 体内过程 口服易被消化酶消化,口服无效,可皮下或静脉给药。 皮下给药吸收快,作用迅速(0.5~1.0h),1.0~5.0h达高峰。可加入碱性蛋白和锌制成中效或长效制剂,为混悬剂,不可静脉给药。 主要在肝、肾中灭活,半衰期为5~6min,生物学效应可维持数小时。 经门静脉到达肝脏的胰岛素约50%被破坏,不进入全身循环。 胰岛素被肾小球滤过并有肾小管重吸收,该处也讲解胰岛素,严重肾功能损害影响循环中胰岛素消除速率的程度大于肝脏疾病,肝脏竭尽全力降解也不能代偿肾脏分解的损失。 主要内容 发展历程 药理特点 分 类 临床应用 药学服务 按来源分类 按作用特点分类 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