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主任工作概论课件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嵇宇虹 第一章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一节 班级及班主任的历史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第一节 班级及班主任的历史 一:班级的历史 没有“班级”,当然也就不会有“班主任”。如果要追溯“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教育史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可以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约公元35—95)。他说,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多少听众,每个人一定能全部听清楚。 通常认为,按照年龄阶段区分的“班级”,始创于15—16世纪的西欧。在当时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尝试。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他在1519年的一份书简中描述了伦敦包罗大教堂的学校的情形:在一间圆形的教室里,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发达地区,分别安排在阶梯式座位上。 不过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 他说:“: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独是可能的,而且也是紧要的;因为,为教师,为学生,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方法。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的数目愈多,他对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正同一个矿工发现了一线矿苗,惊震得手在发抖一样);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对学生便愈会显得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人人乐于在劳动的时候得到伴侣);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 他在《泛智学校》中说:“分班制度通过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在学校中建立起关于人员的制度。……班不外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带领学习内容相同、对学习同样勤勉的学生奔向同一目标。”班级授课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当在18、19世纪的欧美国家。 既然教学不再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师不再是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以班级为工作对象的教育角色产生了,也可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产生了。 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学校》中设想给每个班指派“固定的教师”,“教师应当占据适当的地位,使他能看到所有的人,而且被所有的人所看见……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个人”。夸美纽斯还设想,如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时,把学生分成组,每组设组长,“以便能容易地帮助班主任教师”。 二: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的产生,必然在教育词汇中产生相应的词汇。而这个词语又必然地与“班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总是由“班级”和一个反映教育职责的词组合起来。在19世纪俄罗斯有了“班级”和“教师”合成的“级任教师”一词。以后又有了“班主任”一词。在前俄苏联还制定了有关的班主任工作规程。 现代中国学制一经产生,就有设班主任的思想。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生每班应置教习一人,其教法则每一教习将所认定专教之一班学生按日分门教授。”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凡初等小学堂儿童之数,六十人以上一百二十人以下,例置本科正教员一人。”本科正教员就是负责全班教育工作者。章程规定:“本科正教员通教各科目”,“正教员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学级担任制”。 民国初年所颁教学法令,除强调正教员通教各科目之外,还明确指出:“正教员担任儿童之教育,并掌教育所属事务。”(《1916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此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则出现了“级任教员”与“学级主任”的名称。如1916年上海尚公小学组织一览表里就有“级任教员”这一教师职务。中学有“学级主任”,其所负职责恰恰与今日班主任一致。 据我们的考察,我国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在战争的条件下,解放区的学校制度并不是很统一的。孙萍在1941年写的《陕甘宁边区完小的一般状况》一文中说:“完小的行政组织,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比较同一的组织。”但是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中即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1949年7月21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1: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2:组织上训育与教务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