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苏教版必修三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pptVIP

生物苏教版必修三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苏教版必修三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尝试解答】 (1)略(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即可。不是相邻四边,如果每个样方都是四边都计数,肯定要比实际值偏大) (2)3(第1组和第6组明显偏离平均值,应舍弃不计) 【解析】 (1)要遵循样方统计原则,选取任意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涂黑。(2)选取的样方必须具有代表性,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舍弃,如第1组和第6组。 跟踪训练 (2011年江苏泰州高二检测)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 (cm×cm) 草原类型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A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 B 3 5 6 9 11 13 13 13 13 … C 2 3 5 8 8 8 8 8 8 … 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所取样方应随机确定,样方面积应取物种种类数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分析表格可知为100 cm×100 cm时种群密度为各样方的平均数。 答案:(1)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种类数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 (2)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3)对种群密度值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J”型曲线 “S”型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1)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2)气候适宜 (3)没有敌害、疾病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有限 (2)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特点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容纳量(K值) 无K值 有K值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先增加后减少 曲线 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1.“J”型数量增长的两种情形 (1)实验室条件下。 (2)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在自然条件下,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那样光滑、典型。 3.“J”型和“S”型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特别提醒 (1)“J”型、“S”型增长曲线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个体数量。若纵坐标改为增长率,则“J”型应为稳定不变;“S”型曲线对应的应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K/2时达到最大,K时为0。 (2)“S”型曲线中的K/2,在生产中常被称为“控制点”,有益生物的数量控制在此点,会得到更快的增长,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此点以下,会限制其快速增长。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例3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数量增长模型。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回顾“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 (3)正确分析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尝试解答】 C 【解析】 分析题目中的表格可知,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所以C正确。 跟踪训练  (2010年高考山东卷)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选C。据图可知,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