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征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客观存在,具有复杂深刻的原因,对个人组织社会有广泛严重的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努力克服。
【关 键 词】 职业倦怠 心理 影响 对策
1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黄荣光先生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所以黄荣光先生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1]。黄荣光先生在心理表现上的提法比费登伯格更具体。
职业倦怠现象作为一种现象,我认为它不是就单个个体而言的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黄荣光先生下的定义中‘一个人’的提法不妥。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症的现象。
2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筋疲力尽
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并不再付出努力;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得过且过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
疯狂拼命
面对困境和预期的失败,试图做任何可能的努力。
几种心理、生理综合
群体生活中心理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3 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
职业倦怠提出来 以后延伸到了教学领域。有一些机构不承认情况存在,从一些调查看我认为是存在的。
3.1 不久前,可锐职业顾问调研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共600名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身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的教师占27%,“有一些”的占36%,“偶尔倦怠”的为37%[2]。
3.2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完成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与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教师生存状况分析》: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3]。
3.3 2007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身心状况令人担忧,去年学校体检,80%的女教师患有各种疾病,大多为头痛、心脑血管病等,许多年轻教师甚至患有失眠抑郁等方面的疾病……”写这封信的是武汉市一名有着34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张丹。
湖北省委的主要领导看到这封来信后,深受震动,迅速作了批示,并批转省政府及武汉市主要领导同志传阅。今年9月,武汉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专门到张丹所在的小学了解情况,并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现状开始调研,探讨对策。
?湖北省武汉市日前出台政策,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减负”。其中包括将长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鼓励社会为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举措[4]。
4 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原因
4.1 教师个人原因
4.1.1心理定位不准确
刚工作时激情高涨几年过去激情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这说明开始心理定位就不准确导致有点挫折就迷漫没了方向。例如这样一封信: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你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5]。
4.1.2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各种阶段质量检测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