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家河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水城 毛家河水电站
引水隧洞工程
开挖及一期支护
施工技术措施
(合同编号:MJH/A-3)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毛家河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四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2
2.施工总体布置 3
2.1施工排水 3
2.2施工用水 3
2.3施工用电 4
2.4施工用风 4
2.5施工道路 4
2.6钢筋加工 4
2.7砂、碎石加工 4
2.8工作面划分 4
2.9洞内通风与除尘 4
3.施工测量 4
4.开挖施工 5
4.1开挖程序 5
4.2开挖与一期支护施工方案 6
4.3施工方法 7
4.4支护施工 12
5.不良地质洞段施工措施 20
5.1 S7、S23号岩溶管道及溶洞的施工措施 20
5.2地质缺陷段施工措施 22
5.3.防治岩爆施工措施 23
6.洞挖施工主要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25
7.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开挖支护安全问题 26
8.施工施工资源配置及进度计划 28
8.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8
8.2.施工进度计划 30
8.3.劳动力配置 30
9.工期保证措施 31
9.1.技术保证措施 31
9.2.资源保证措施 31
10.质量保证措施 32
11.施工安全措施 32
11.1.安全保证体系 32
11.2.安全目标 33
11.3.安全保证措施 33
12.文明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33
1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34
13.1.施工期污水控制措施 34
13.2.施工期粉尘控制措施 35
13.3.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 35
1.工程概况
本标段引水隧洞全长4559.28m,按照招投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上游引0+000~引0+015桩号段由大坝标开挖及一期支护,砼衬砌则由本标段完成,下游引4+559.28桩号以下洞室及调压井等开挖及衬砌由厂房标段施工。除上游进口10m设计开挖断面为方变园外,其余引0+010~引4+559.28桩号段为圆形断面,开挖洞径分别为8.3m(Ⅱ、Ⅲ类围岩洞段)、8.5(Ⅵ类围岩洞段)、8.9m(Ⅳ、Ⅴ类围岩洞段)。本工程的开挖一期支护主要内容包括:喷混凝土、挂网钢筋、锚杆和钢筋格栅拱架等。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开挖支护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石方洞挖 m3 250335 2 喷混凝土(C20) m3 4701 3 系统锚杆φ25 L=4.5m 根 4491 4 锁角锚杆φ25 L=4.5m 根 2288 5 钢筋网 t 31.356 φ6.5 @15x15cm 6 钢筋格栅钢筋 t 247.988 7 钢板 t 7.183 Q235,δ=10mm 根据设计图纸统计,本标段Ⅱ类围岩长2571.41m,Ⅲ类围岩长914.99m,Ⅳ类围岩长802.88m,Ⅴ类围岩长270m,其中Ⅱ、Ⅲ类围岩总长3486.4m,占全洞长的76.47%;Ⅳ、Ⅴ类围岩总长1072.88m,占全洞长的23.53%。
该隧洞以折线方式沿毛家河河床右岸布置,从上游至下游分别穿越地层为石炭系摆佐组第二段(C1b2)深灰色中厚、薄层炭质灰岩夹泥页岩,摆佐组第一段(C1b1)薄层泥页岩夹中厚、薄层泥炭质灰岩,黄龙群(C2hn)厚层至块状白云岩夹薄层或透镜体灰岩,马平群(C3mp)厚层及少量薄层致密灰岩,底部有少量生物碎屑灰岩、结晶灰岩、瘤状灰岩。岩层产状:上游段N20o~50oE,SE∠15o~30o,中游段从N0o~50oE,SE∠21o~31o,下游段N20o~30oE,SE∠25o~30o。穿越褶曲有小岩洞背斜,穿越断裂有f4、f5、f7、F9。隧洞岩溶较发育,并穿越S7、S23号岩溶管道水系统。
毛家河水电站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77.1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4.3亿m3,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29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42.2m3/s。汛期一般为每年6月至11月,枯期一般为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径流的年内变化较大,流域汛期径流主要来自降水,枯期径流则主要由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该隧洞的施工重点及难点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
1)隧道进口段围岩整体稳定性差
隧道进口段(引0+016~引0+166)穿越摆佐组第二段(C1b2)深灰色中厚至薄层泥炭质灰岩夹泥页岩,岩层走向与隧洞轴线交角小,遇f4、f5、f7断层、裂隙密集带、且部分洞段处弱风化带内,开挖后围岩不稳定。
2)岩溶涌水问题突出
隧洞穿越区域岩溶、断层发育,特别是隧洞将穿越S7、S23号岩溶管道水系统的排泄区,隧洞距管道出口仅180m左右,且地下水位略高于隧洞顶板,或处地下水位变动带附近,地下水来源稳定、量大。S7号岩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