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论文:论学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doc

学校体育论文:论学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体育论文:论学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一门必修的社会文化课程,在健身、修心、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以及社会规范的培训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为了突出这种必要性,通过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梳理,我们认为当前的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即技能培养、身心和谐和回归教育本原的人文教育等级别不同的三个层次。通过这种划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同样需要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育的较高层次发挥自身的价值。 人文教育 趋 一、前言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多的智能机器与人之间的交互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在信息化时代显得遥远和苍白,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怀、理解和支持。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交流伙伴的减少,使人们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异常脆弱和感到无助。因此,如何塑造一个有着完善人格和顽强精神的现代人,是学校体育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人文教育与体育文化内涵的趋同 1、人文教育的内涵 》一书中就有了关于“人文”的阐述[1]通俗地说,“人文”就是关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或文化现象。对于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来说,科学、艺术、人文素质是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构成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其中的人文素质,也可以说是精神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人文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必备的人文素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促进其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解决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 2、现代学校教育的本质 3、学校体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趋同 19世纪,一批知名教育人士已经认识到了体育中蕴涵的深层含义。严复认为:教育分为三宗,分别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育并重;蔡元培则把健全的人格分为四育,即体育、智育、德[2] 体育教育,从早期注重其对学生的健身价值,逐渐开始向注重培养学生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观转变。这一点,既是体育学科科学化、和谐化发展的展现,同时也着重表现了体育教育的内涵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的趋同。 三、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三个理念层次的划分 1、层次划分的依据 对当前学校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客观的描述,以及不同地区职业学校开展中职体育课程的认识上的不同差异,形成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不同层次的依据。 2、学校体育教育的三个层次 中级层次:完善体育功能的身心和谐层次。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学校体育课程也在适时调整,力图在事关学生健康的身心两个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可以证实,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还可以使学生精力充沛,对心理方面的焦虑、抑郁及其它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可以起到一个“减压阀”的作用。因此,在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体育课程大有作为,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阶段,至于哪些体育运动对心理的某一方面作用非常大,体育运动的量和强度大体多少,以及不同项目的组合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此类研究尚需开发。 高级层次:彰显学校教育本原的人文教育层次。这一层次的需要以中职学校课程普遍缺乏人文教育的内涵而逐渐浮出水面。对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匮乏问题,在目前的学校课程中几乎普遍存在,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中长期实施的文、理科分途造成的。体育课程也不例外,由于运动技术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学校体育教材也过于注重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和严谨性,却非常缺乏体育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四、学校体育需要回归人文素质教育 1、学校体育教育有必要向人文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有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马淘 人文知识概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2]杨文轩 杨霆 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29。 [3]孔祥武 人文体育与人文体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527-528。 [4]倪依克 李睛慧 刘文沃 运动异化呼唤体育文化多样性[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21-29。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