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1)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象在内,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其固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与成仿吾实际交往的实践基础上,因而发生了与实际的偏差。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既有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和“想象”的前提。丁玲对成仿吾的想象源自其固有的理性认识,并受其影响。 (2)认识的辨证过程原理:人的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人的认识和实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辨证发展过程。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由开始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想象”经过实际交往的实践,最终实现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标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为真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的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确定、无条件的。 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确定、无条件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从广度看,真理只是部分地反映客观世界。 从深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某种程度,是近似正确的反映。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渗透和包含,相对中包含有绝对,绝对总是通过相对表现出来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走向绝对、不断接近绝对的过程。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是要受条件的制约的,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所谓的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 (三)真理与谬误 谬误: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相违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