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儿童公益广告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儿童公益广告评析

自1946年联合国大会成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来,儿童权益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心与重视。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各地区慈善机构的努力下,世界儿童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和保障。 然而,从最近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健康事实》调查报告来看,全球儿童目前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有数据为证: 每年有近10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每小时超过1000名; 每年有近400万儿童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死亡。3/4的儿童死亡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 每30秒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 每天有1400多名新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 约有2000万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每年有1/5上网的儿童成为恋童癖者或其他实施侵害者的目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08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仍有约4250万名儿童无法饮用清洁用水,每年有约150万名5岁以下儿童由于缺乏清洁饮用水或者基础卫生设施而死亡。全球约有250万名15岁以下儿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贫穷、战争还使成千上万的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另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88亿5岁至14岁的儿童在条件恶劣的农村、危险的工厂、矿井中工作。另外,全球超过30万儿童被迫成为士兵。过去10年中,各种武装冲突还造成全球200万儿童丧生,约600万儿童严重受伤或致残……。 这些数据信息,在当今网络化时代,不难获取,可是对于解决虐童问题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艰难却少有人知。正如世卫组织在《制止虐待儿童行动与取证指导》文件中指出,“虐待儿童问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虽然在制止、保护和处理上成绩不小,但远远不够。……对虐童情况真实反映的最大障碍,是信息的短缺。”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虐待儿童行为大多是隐蔽的,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各种媒体渠道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以提高人们对此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监督。作为传播媒介的有力工具——广告,理所当然要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借助于传播媒体的广告,与其他意识形态表现手段如文学、绘画等相比,在及时性、交互性、广泛性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近年来,各国广告公司配合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也时有一些维护儿童权益的公益广告创作和发布,但在数量和涉及的问题上,与大量残酷现实相比,是杯水车薪。因此,呼吁更多维护儿童权益的公益作品出现并积极予以扩散传播,是很有必要的。 海外儿童权益公益广告的题材,大体可分为虐待和保护两大类。 虐 待 虐待儿童的方式多种多样,世卫组织把它们归纳为:身体的、心理的、性的、剥夺或忽视。 虐待儿童的后果,不仅是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伴随他们一生的心理创伤。德国Red Rabbit汉堡为DUNKELZIFFER创作的广告片《触角》,(获2008年戛纳铜奖)对这种心理创伤的形象化揭示,可说是淋漓尽致。片中以一个又粗又长的动物触角象征受害人所受的巨大心理创伤。只要它一出现,受害人立即表现出恐惧与厌恶。它象一条令人作呕的蠕动的蛆虫,从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慢慢爬行游走。不管受害人从孩童变到少年,还是从青年变到中年、老年,总是影阴不离地从她身上出现。直到受害人死亡,触角这才从棺材里爬出离开。片尾字幕告诉我们:“遭受过性暴力的儿童,如果没有帮助,他们是永远不会自拔的。” 而葡萄牙援助受虐儿童协会+的广告片《Alzheimer》篇 (代理:李奥贝纳 里斯本,获2006戛纳金奖),心理创伤则是以戏剧情景中的人物对白来表现的: 〔图片说明〕 1-2、女儿来到Alzheimer医院,探访年迈的母亲。 3、女儿:“妈妈,你好吗?” 4、母:“好……,我姑妈来看过我。今天我要她把我藏到床底下去。” 5、女儿(惊奇地)“床底下?!” 6、母:“对……,我父亲马上要回来啦。” 字幕:“小时候被亲人虐待过,她(他)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该片情节真实可信而又令人心酸。因为老母亲的心病,即使是住入医院,也是难以彻底治愈的。 对儿童施暴最普遍常见的手段便是殴打。 在波兰DDB华沙所作海报《黑眼圈》中,一个孩子被毒打得两个眼圈都发了黑,活像熊猫眼,为了突出强调这一点,作者索性再配以带黑耳的帽子,白肚黑身的绒毛服装,使他更像是一头大熊猫。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是加强讽刺性,二是说明,伤痕总会显露,暴行是隐瞒不住的。 文案:“打了儿童又想遮瞒。” “如果你知道有孩子被打,请来电。”   童工现象,在世界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印度孟买NDWM组织提供了这样的比例,即在印度,“10个儿童中有6个被贩卖做家庭佣人。” 宣传海报创意干脆就把童工列入玩具店的玩具之中,但提醒顾客:她(他)们并不是玩具,而是被当作奴隶贩卖的真人小孩。一个女孩“玩具”盒的标牌上写道:“年轻勤快”、“打4折”。 芬兰TB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