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比较文学

第一讲:比较文学概观 一、什么是比较文学 1、文学 第一层含义:文学作品 第二层含义: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文学研究 2、比较 “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对比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学科(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 1、跨民族 国家与民族的区别 2、跨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民族的主要特征。 跨民族与跨语言往往联系在一起。 3、跨文化 跨民族、跨语言的最终指向,跨民族、跨语言的本质。 4、跨学科 更好的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含蕴、文学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与艺术相比(他们都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三、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个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50年代;50年代末——70年代;70年代至今。 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布吕纳介、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基亚 2、20世纪五十年代——70年代 美国学派 “平行研究” 亨利·雷马克、哈瑞·列文、奥尔德里奇 3、70年代以来 理论大潮 东西方比较文学的兴起 “文化研究的热潮” 四、比较文学在中国 1、滥觞(近代) 梁启超、王国维、林纾、苏曼殊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苏曼殊 “拜伦足以贯灵均、太白,师梨足以合义山、长吉;而莎士比亚、弥尔顿、……只可与杜甫争高下。” 王国维“我国人之特点,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方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析” “法士德之苦痛,天才之苦痛;贾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 鲁迅《摩罗诗力说》:“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报诚守真;不敢媚于群以随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 2、20年代兴起 五四运动 茅盾“英之文学谲皇典丽、极文学之美事矣,然其思想不敢越普通人所谓道德一步;法国文学家则差善矣,其关于道德之论调已略自由,顾犹不敢举世所斥为无理可笑者行之笔墨。独俄之文学家也不然,决不措意于此,决不因众人之指斥,而委曲其良心直观” “伊柏生言社会之恶,独破其假面具而已,而托尔斯泰则确定救世之法” 1924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中西诗之比较” 3、比较文学的发展 大学讲堂。北大、燕大、齐鲁大学、复旦 出版发行。1937年戴望舒翻译梵第根《比较文学》 理论建设。陈寅恪主张严格的影响和渊源的比较研究 实践研究。戏剧、诗歌的比较研究取得进步。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钱钟书《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 中西诗学的比较。朱光潜《诗论》、钱钟书《谈艺录》。 4、复苏(1979——1982论文1500篇) 1979年钱钟书《管锥篇》为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创刊。 1983年第一次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 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比较文学导论》(卢康华 孙景尧)1984年出版。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比较文学全面复苏。 五、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文学范围内:文类学、主题学、译介学、形象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类型学、比较诗学 跨学科:与艺术;与心理学;与宗教;与历史;与哲学;与科学。 六、比较文学的意义 1、“使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广大读者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不是看成某部分或彼此孤立的几部分文学。” 2、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建。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按照形式、技巧或某类题材而将文学作品组合而成的不同种类或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小说类 “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中西诗歌的共性 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因而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含有“文心相通”的普遍性。 作为一大文学样式,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与反映社会生活,要求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要求语言精练、形象性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还要求分行排列。 在各种文学类型中,诗歌出现的最早,它可以按是否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分成叙事诗和抒情诗;也可以按照有无完整的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或按是否押韵分为有韵和无韵诗。 **中西诗歌之不同 一、历史传统的不同,造成的中西诗歌的差异。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