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集层保护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集层保护技术

第二节.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 油气层损害的内因 孔隙和喉道结构; 孔隙内表面性质; 孔隙流体性质; 油气损害的内外作用形式 外来流体与岩石矿物相互作用; 外来流体与孔隙流体相互作用; 岩石所存在的环境变化(温度压力变化); 外来固相颗粒与岩石作用。 一 .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矿物类型对油气层的损害 水敏(盐敏)矿物-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按水化膨胀性大小排列): 蒙脱石 伊/蒙混层 伊利石 绿/蒙混层 粘土矿物损害机理 粘土矿物水化膨胀,使孔喉缩小;分散、微粒运移堵塞喉道,从而导致渗透率下降。 当外来液与地层水不配伍时或环境温度和压力降低时,生成CaCO3、CaSO4、Ca(OH)2 无机沉淀,堵塞孔喉损害油气层; 当含有高分子处理剂的外来液进入高矿化度盐水层时,会产生盐析,生成有机沉淀,堵塞孔喉,损害油气层。 主要内容 外来液固引起的损害 外来固相颗粒堵塞; 外来液与岩石不配伍; 外来液与孔隙流体不配伍; 外来液引起的毛细管阻力。 外来固相颗粒导致的损害 固相颗粒损害机理 当工作液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固相颗粒就会随液相一起进入地层,并在孔喉处被阻而沉积下来,形成堵塞,造成损害。 影响固相侵入深度和损害程度的因素 固相颗粒与孔喉的尺寸匹配关系 固相含量和大小级配 压差 作业时间 一.酸化作业中的油层损害及保护措施 酸化作用:洗井、解堵、基质酸化-扩大渗流通道 1.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损害因素 酸液与油层流体不配伍 与地层水不配伍 地层中K+、Na+、Ca2+ 、Mg2+、Al3+、Fe3+ 离子与HF作用 ,生成氟硅酸盐沉淀。 酸液与岩石矿物不配伍 铁质沉淀-含铁矿物或含铁污染物与酸作用 Fe(OH)3 FeS 钙盐沉淀 CaF2、MgF2 钠盐和钾盐沉淀 氟硅酸盐(Na2SiF6、K2SiF6 ) 氟铝酸盐(Na3AlF6 、K3AlF6 ) 水化硅沉淀 Al2Si2O5(OH)4+18HF=2H2SiF6+2AlF3+9H2O 2H2SiF6+4H2O=Si(OH) 4(沉淀)+6HF 2. 酸化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选择与油层岩石和地层流体相配伍的酸液和添加剂 酸液 有效解除损害,提高渗透率,附加损害小 添加剂: 粘土稳定剂:抑制粘土水化膨胀 助排剂:降低表面张力,调整润湿性,帮助返排 络合剂:抑制Ca2+、Mg2+、Al3+、Fe3+ 离子浓度,减 少无机盐沉淀 还原剂:将Fe3+ 离子还原为 Fe2+ 离子,防止Fe(OH)3 沉淀生成 缓蚀剂:防止铁离子进入地层 抗淤渣剂:防止泥青质原油与酸作用形成酸渣 使用合适的酸液浓度 不破坏岩石结构强度,又能有效扩大孔隙 优选施工参数 注入压力:不压漏地层 注入量:3倍于孔隙体积 前置液 防止地层水与酸作用生成无机沉淀 溶解含铁和钙胶结物,防止氟化钙沉淀形成 改变孔隙表面为水润湿,减少乳化和流动阻力 保持酸度,防止Fe(OH)3、Si(OH)4沉淀 后置液(盐酸或柴油):将残酸与顶替液隔开 排液技术:及时排除残酸,防止有害反应产物(氢氧化物和氟化物)沉淀堵塞 油井复合油藏模型 表皮系数 油井有效半径模型 引入井眼有效半径rc来等效由于损害导致的渗透率改变,即假设井径为rc的井眼产生的压降等于渗透率有改变的实际井的压降。 二.油层损害的矿场评价参数 1.折算半径 rc 理想平面径向流 qt=2pkh(pe-pwf)/[m ln(re/rw)] pe、pwf-分别为油层压力和井底压力 re、rw -分别为井径和供油半径 损害井平面径向流 qa=2pkh(pe-pwf)/[m ln(re/rc)] 评价判断式: 无损害: qt = qa ,rc=rw; 有损害: qt qa ,rcrw; 改善渗透率:qt qa , rc rw 2. 产能比(PR) 油层损害后与损害前的产量比 PR=qa /qt= ln(re/rW)/ ln(re/rc) 评价判断式: 无损害: qt = qa ,rc=rw,PR=1 有损害: qt qa ,rcrw,PR1 改善渗透率:qt qa , rc rw ,PR1 3. 产率比(PRJ) 油层损害后与损害前的产率(采油指数)比。 采油指数:单位生成压差下的产量 PRJ=Ja /Jt=qa /qt =ln(re/rW)/ ln(re/rc) 评价判断式: 无损害: qt = qa ,rc=rw,PRJ=1 有损害: qt qa ,rcrw,PRJ1 改善渗透率:qt qa , rc rw ,PRJ1 4. 完善系数(PF) 当井的产量恒定时,理想井的生产压差与实际井地生产压差之比。 PF=DPt / DPa=[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