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提出由来已久 1981年在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要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们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 199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一、为什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 “十二五”的主线 二、“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 趋势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讨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为什么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 二五”的主线? 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主要病症是结构性病症 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 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拉动 对外贸易依存度: 2000年达43.9%; 2002年突破50%; 2004年的72.59%;2005年的63.8%; 2006年的67% ; 2008年的66.3%。 出口依存度: 2000为20.8%; 2005年34.4% ; 2007年为36.3%; 2008年为32.5%; 2009年为24.5%。 2008年根据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统计数据,巴西是80.9%。印度是67.1%,俄罗斯63.7%,我国大概落后于这三个国家15——30个百分点。 从供给结构看:是三次产业结构失衡 城乡结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矩阵式”的复杂结构 收入分配结构:国家、企业、个人所得失衡 国家、企业分配偏重,职工分配偏轻,资本、管理等要素收入偏高,劳动要素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 2006年3.9万亿元(占GDP比重的18.8%); 2007年5.1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0.6%); 2008年6.1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0.4%); 2009年6.85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0.4%); 2010年8.31万亿元 (占GDP比重的20.9%); 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近4年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提供的数据,从1998-2009年,中国全口径的政府收入从1.73万亿元增加到10.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4%提高到32.2%,上升了大约12个百分点。高于韩国2007年30.8%的水平。 从劳方角度看: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 1996年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为53.4%, 2000年为51.4%,2003年的50%, 2004年为49.6%,2005年降至41.4%, 2006年为40.6%, 2007年降为39.7%, 2009年降为37%,13年之中下降16.4%。 其中,职工工资及福利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5%~20%之间。而发达国家工薪阶层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多在54%~65%之间。 “洋葱头型”社会结构: 底层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 “橄榄型” 社会结构: 极富和极穷的“两极”很小,中间阶层庞大。 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的经济总量越做越大 我们的城市变得高、大、美 我们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发展的代价过大、过沉重 国际上:一方面惊羡于我们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我们的发展方式存疑。 中国模式好看不好学,好看不好用; “中国威胁论”重新沉渣泛起;像中国这样的发展,全世界的能源资源给中国一个国家用都不够。像中国这样出口商品,给许多国家的劳工组织增加压力; 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国的国际环境明显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