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3章_道路交通基本知识.ppt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3章_道路交通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3章_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第三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交通流的基本概念 行人交通流特征 第一节 交通流基本概念 将在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交通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道路上,二是在通行中。 一、交通流的分类 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流、人流以及混合交通流。 按交通流输送的对象可分为客流和货流。 按交通设施对交通流的影响分为连续流和间断流。 按交通流的交汇流向可分为交叉、合流、分流和交织流。 按交通流内部的运行条件及其对驾驶员和乘客产生的感受可分为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和强制流。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一、车流量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量有明显的高峰现象。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日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成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一天中,工作上下班前后有早高峰和晚高峰,通常以早高峰为最大,时间最集中,晚高峰次之,但持续时间长,中午的峰值较小。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一、车流量 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成为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即将一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二、行车速度 车速是泛指各种车辆的速度,是单位时间t内行驶的距离S。按S和t的取值不同,可定义为各种不同的车速。 (1)、地点车速 它是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车速,用作道路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二、行车速度 (2)、行驶车速 它是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进行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3)、行程车速 它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二、行车速度 (4)、设计车速 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也称设计车速。它是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一、车流量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其单位为pcu/km,于是有: (pcu/km) 式中:K——车流密度(pcu/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pcu); L——路段长度(km)。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车身长度(m); ——行车速度(km/h) ——司机反应时间(s),驾驶人员发现前方问题后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一般取1.2s;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式中 ——车身长度(m); ——行车速度(km/h) ——司机反应时间(s),驾驶人员发现前方问题后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一般取1.2s; ——后车正常制动刹车与前车紧急刹车的制动距离之差值(m); ——安全距离(m),车辆距前车的最小距离,一般取5m。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制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制动效率和行车速度,制动力取决于轮胎与道路表面之间的道路阻力系数、路面的附着系数之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制动力与停车距离的乘积应当等于车速从v降到零时的动能消耗,下式成立: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式中 ——附着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 ——道路坡度,上坡取正号,下坡取负号; ——车辆重量。 公式整理后,代入重力加速度数值。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由于刹车受到制动性能影响,制动距离需要乘上安全系数K,所以制动距离最终计算公式整理如下: 第三节 车辆交通流特征 三、车流密度 其中的计算公式如下: (m) 式中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