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活动区位分析 基础概念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区位 区位(location) 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 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主体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称为区位因子。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 “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也称为“区位因素” (哈特向)或“区位力量” (艾萨德)。 区位因子的分类 经济因子(成本与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如决策者行为、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 经济活动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 ◆ 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性 ◆ 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 ◆ 经济活动空间移动的限制 德国的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之后,这一理论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到20世纪60年代由阿朗索发展到最高水平。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 置原则。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市场)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 (交通)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正比,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运费由农业生产者负担; (3)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 (4)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在这里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远近的关系。 (二) 形成机制 根据假设条件,杜能首先给出一般(纯收入)地租收入公式: R=PQ-CQ-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Q——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等同于销售总量); K——生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由地租收入公式,对于同一种作物,随着与市场的距离增加而地租收入在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由市场(运费为零)点和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理性的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2.2下部)。 图2.2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1自由式农业—距市场最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 2林业区—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层生产建筑用材。 3轮作式农业—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50%种植谷物。 4谷草式农业—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43%种植谷物。 5三圃式农业——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24%种植谷物。 6畜牧业圈——距城市远,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养活畜,谷物只能自给。以外则为无人荒地。 杜能带的分布说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谷物比重等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结论——土地利用由耕作地向畜牧地、荒地过渡;集约程度逐步降低;谷物比重逐步减少,休闲地随之增加。 配置的基本原理: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笨重而体积大因而相对于其价格而言运费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