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51单片机脉搏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51单片机脉搏计的设计开题报告

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生姓名 学 号 二级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基于51单片机脉搏计的设计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2015年 月 日起 至 2015年 月 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脉搏是由心脏搏动而引起,,7世纪脉诊就成为中医的一项独特诊病方法。但自古以来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及治病的疗效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医一直是靠手指获取脉搏信息,,,,,,, 心率(Heart Rate):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某些阵发性心率过速或过缓,往往在就医时测试出心率正常,以至使医生无法确诊,所以我们设计出这种可以随时进行心率测量的心率计,不仅可以随时地监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为医生对这种病症的确诊提供证据。 人体心室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流压力以波的形式从主动脉根部开始沿着整个动脉系统传播,这种波称为脉搏波。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强度、速率和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 传统的脉搏测量采用脉诊方式,中医脉象诊断技术就是脉搏测量在中医上卓有成效的应用,但是受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大,NoninvasiveMeas2urements)又称非侵入式测量或间接测量,, 生物医学传感器获取生物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易于测量和处理信号的一个关键器件。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是根据光电容积法制成的脉搏传感器,通过对手指末端透光度的监测,间接检测出脉搏信号。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无损伤、可重复好等优点,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设计和具体实现。 二、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设计通过红外传感器把脉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由于脉搏所引起的电压变化非常小不宜采集,所以需要设计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后采集,但是放大后的信号还有纹波干扰需要对波形进行整形后最终由单片机定时计算一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最终显示在LCD1602液晶显示器上。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设计电路将脉搏信号转换成单片机能够识别的电信号。 (2).如何控制LCD液晶显示器显示对应的内容。 (3).如何通过采集到的脉搏电信号转换成实际脉搏数。 三、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前人设计的结果,获取其中有用的信息, 从理论上论证其可行性。 2、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 3、查阅资料、芯片手册等学习一些模块的编程方法。 4、通过Keil编写程序,并通过实物调试。 四、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序 号 各阶段工作内容 进度[1] 苏铁力,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2] 中国电子学会,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 白雪冰,张延林,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谢运祥,欧阳森等,电力电子单片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7 [5] 王洪业,传感器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法能,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7] 楼然苗,李光飞,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8] 胡汗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王萍,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朱定华,戴淑萍,单片机微机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 刘勇 编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