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祖高分子化学课件 第七章 配位聚合.ppt

潘仁祖高分子化学课件 第七章 配位聚合.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潘仁祖高分子化学课件 第七章 配位聚合

原子在大分子中不同空间排列(构型, configuration)所产生的异构现象。与绕C-C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构象有别。 主引发剂 Ⅰ~Ⅲ主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RLi、R2Mg、R2Zn、AlR3 R为1~11碳的烷基或环烷基 有机铝化合物应用最多: Al Hn R3-n Al Rn X3-n X = F、Cl、Br、I 主引发剂卤化钛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吸湿后发烟、自燃,并可发生水解、醇解反应。 共引发剂烷基铝,性质也极活泼,易水解,接触空气中氧和潮气迅速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鉴于此: 极化的单体插入Al-C键后,六元环瓦解,重新生成四元环的桥形络合物 TiCl3 (?、?、? ) 的活性较高。 MoCl5、WCl6专用于环烯烃的开环聚合 Ⅷ族: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 主要用于二烯烃的聚合 7.3 Ziegler-Natta 引 发 剂 共引发剂 7.3 Ziegler-Natta 引 发 剂 将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在干燥、惰性溶剂中无氧低温条件下混合反应,对非极性单体有很高的活性,往往能制得立构规整的聚合物。 主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组合: 最常用:TiCl4或TiCl3和三烷基铝(AlR3,如AlEt3) 2. Z-N引发剂的溶解性能 均相引发体系:高价态过渡金属卤化物,如TiCl4,与AlR3或AlR2Cl组合,为典型的Ziegler引发剂。 该引发体系在低于-78℃下溶于甲苯或庚烷中,形成络合物溶液,可使乙烯很快聚合,但对丙烯聚合活性很低。升高温度转变为非均相,活性提高。 钒系引发剂,如VOCl3/ALEt2Cl。 非均相引发体系:低价态过渡金属卤化物,如TiCl3 不溶于烃类的结晶性固体,与AlR3或AlR2Cl组合,仍为非均相,典型的Natta引发剂,对?-烯烃有高活性和高定向性。 7.3 Ziegler-Natta 引 发 剂 7.3 Ziegler-Natta 引 发 剂 单体的极性和聚合体系相态 单体极性对配位能力影响很大,因此影响聚合物立构规整性。 1) ?-烯烃:不带极性基团,配位能力差,需用非均相Ziegler-Natta引发剂。 2) (甲基)丙烯酸酯类:极性单体配位能力强,采用均相引发体系获得全同聚合物。 3) 苯乙烯和1,3二烯烃等共轭单体:极性不大,用均相或非均相引发体系均可。 3. 使用Z-N引发剂注意的问题 1. 在保持和转移操作中必须在无氧干燥的N2中进行; 2. 生产中,原料和设备要求除尽杂质,尤其是氧和水分; 3. 聚合完毕,工业上常用醇解法除去残留引发剂。 7.3 Ziegler-Natta 引 发 剂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聚丙烯的生产方法: 溶液淤浆法和液相本体法。 评价丙烯配位聚合的三大指标: 等规度 聚合速率 分子量 用?-TiCl3-AlEt3在30~70℃下聚合得全同聚丙烯; 用VCl4-AlEt2Cl于 -78℃下得间同聚丙烯。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1)链引发: (2)链增长: 丙烯的配位聚合机理 (3)链转移: (i)向单体转移 (ii)向金属有机物转移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iii)向H2转移(实际生产中常加H2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iv)分子内转移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4)链终止 醇、羧酸、胺、水等含活泼氢的化合物能与活性中心反应,使之失活: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丙烯配位聚合的机理 活性物种的化学—物理结构和性质 ?? 链增长的场所 (钛-碳键或铝-碳键)?? 定向的原因 ?? 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 单金属活性中心机理 立体定向聚合机理 (1)Natta 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 配位聚合机理,特别是形成立构规整化的机理,一直是该领域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课题。 至今没有能解释所有实验的统一理论。 有两种理论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 1959年由Natta首先提出,以后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要点如下: 7.4 丙 烯 的 配 位 聚 合 引发剂的两组分首先起反应,形成含有两种金属的桥形络合物?聚合活性中心 ?-烯烃的富电子双键在亲电子的过渡金属Ti上配位,生成?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