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游记与聊斋志异之比较
在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已历经千余年,从魏晋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到唐代传奇,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渐至繁荣。始于说书艺术的通俗小说,也在唐代出现萌芽,发展到宋元的话本,已渐趋成熟,这些都为明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明清,中国小说发展进入繁荣时期,长篇章回小说出现并渐趋成熟,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极致。可以说,明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而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西游记》就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虽尚存争议,但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西游记》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明代有《西游记》,而在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潮中,取得最大成就的是蒲松龄,他的《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吸取了魏晋唐 宋元明以来文言小说创作的丰富艺术经验,以花妖鬼狐写世态人情,既美颂爱情,又能洞害时弊,故事耐人玩味,无论其思想还是艺术,都堪称文言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艺术手法:《西游记》与《聊斋志异》作家比较《西游记》与《聊斋志异》可说是中国神魔和志怪小说的经典之作,人们在谈到神魔小说与志怪小说,往往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因为二者均以写鬼描怪为主。倘若提及《西游记》与《聊斋志异》,我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部著作的作者吴承恩与蒲松龄。吴承恩与蒲松龄在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会把两名作者的生活年代、家庭环境、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学研究。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 市楚州区)人。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童年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经历了动乱和饥荒。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但是却在南京应乡试中名落孙山。吴承恩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 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 年。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是之后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蒲松龄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 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虽然生活的生活年代、生活背景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