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 及其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开 题 报 告 书
课题名称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 及其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 专 业 英 语 指导教师 夏望秋 副教授
2010年 1 月 16 日
论文(设计)题目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思想
及其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许渊冲是中国现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先生的翻译理论建立在文学翻译的实践基础之上,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求,提出了三美,三似,三化和三之理论,同时提出了三势论和文化竞赛论等理论。新的理论创新强调了译文超越原文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作为一个专业译者,许氏理论强调的是译者的自觉意识和创作权利,这和以“信”为本,强调译者义务的主流翻译理论构成了不同意见,因为译者不仅仅有忠实于原作的义务也有自身的创作权利。这是许氏翻译思想的形成基础,他代表了翻译工作者对于翻译过程中表达自由和创作权利的追求,反映了翻译理论中的理想化标准在文学诗歌翻译中难以实现,所以对于许渊冲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译者的创作权利以及翻译学科的独立性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叠字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叠字在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叠字为诗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及美学效果,但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家们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叠字上。尽管不同的学者有时会涉及到叠词的翻译问题,但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而且这一问题也未得到充分的注意和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就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在其译作《宋词三百首》中,对宋词中叠字进行翻译时的体现,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尝试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翻译作一个清楚明确的表述,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翻译家江枫曾提出文学诗歌翻译可“先形似而后神似”的观点。许渊冲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形似”只是文学翻译的低标准,而“美”或“神似”才是高标准。奈达(Eugene A. N ida)曾指出:“没有两种语言是相同的。不同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因此也就没有完全确切的翻译。翻译的整体效果应与原文接近,但在细节上可不必完全一致。”这段论述表明翻译不是逐字对译,而是原文意义的再创造。对于汉语尤其是古典诗词中叠字的翻译,有译者从翻译美学和伦理学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力求既能将诗词的原文意思传达给读者,又能使读者体会中华文化中深远的意境和内涵。我认为,只有在形式和内容都能对等的情况下,双语转换才可采用自译。在语言凝练度极高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既保留原语形式又不失原作魅力,达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英译,对整个诗词的翻译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找到英语和汉语中重叠词用法的共同点,在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导下,根据叠字的音形意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使诗词的意思尽可能传达给读者。
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研究方法:
1、 分析法: 第一章通过分析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了解他的理论的精髓和内涵第二章分析对汉语叠字的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及使用叠字时的异同。
列举法: 第二章对汉语叠字的英译进行举例,探讨不同的翻译方
发。第三章通过列举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具体英译,体现其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归纳法: 第三章归纳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指出其理论指导叠字翻
译的意义。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1.2009年11月 搜集课题相关资料
2.2009年12月 确定选题和指导老师
3.2010年1月8日 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会,向学生下达任务书
4.2010年1月16日 论文开题答辩,
3.2010年4月10日 完成初稿
4.2010年4月30日 完成二稿
5.2010年5月10日 完成三稿
6.2010年5月18日 交定稿一式三份及电子文档
7.2010年5月30日---6月1日 论文答辩
主要措施:去图书馆、资料室、上网查找资料;请指导老师提意见并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Nida, Eugene A.Towanl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安芳.字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