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摘要: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论语》中的孝以温馨的亲情为基础,讲述了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孝行,要“生事之以礼”,有养、有敬、有顺、无妄。在《论语》中,体现了孔子的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思想。本文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道”的章节,来论述《论语》中所提倡的“孝道”思想。 关键词:《论语》 孝道 孔子 儒家思想 引言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主张孝悌仁义,而“孝”则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孝道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孝”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孝道的言论在《论语》中也占据了不少篇幅。本文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的章节,分析和论述了《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孝道思想。 本文首先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的章节,逐章节地解析了不同章节体现的孝道思想;文章的第二部分将这些孝道思想融合到一起,进一步论述了《论语》中所提出的孝道观点;第三部分论述了孝道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论语》中的“孝” 尊敬长辈,以礼待之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孝”即“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这句话强调了对父母应当敬之以礼,不管是父母健在还是已故,都应当以礼相待,不可违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孔子说:“今时的人,认为孝亲就是能养他们,给他们吃的,穿的。而人们饲养的犬马也能得到喂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差别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提倡尊敬父母的思想,为人子女者,不仅仅要赡养父母,更应当尊敬父母,如果不尊敬父母,而只是把父母当作动物一样养着是不能称之为孝的。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儒家文化对长辈的劝谏讲究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温柔敦厚,不要求急风暴雨似的劝谏方式。这种方式在有时候被解读为愚孝,其实不然,这恰恰体现的是尊敬父母的思想。对待长辈不应当有顶撞,粗言相对,而应当委婉,即便是长辈有过失也应当婉言相劝,同时也不能因为他们不接纳自己的观点而违逆对抗,相反还是得继续尊敬他们。 赡养长辈,关注长辈身体健康,对长辈尽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孝”即不仅要“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还要“色”。意思是不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还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在孔子的思想中,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指给父母吃喝,还需要有“礼”。孔子的意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孟武伯问孝。子日: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孝敬父母需要为他们的疾病担忧,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这句话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即便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不能让父母担心。在这里,孔子所看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赡养父母,防止父母身体出现疾病,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绝对不能不知道。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但同时又增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因此,作为子女,应当关注父母的年龄,尽自己最大可能保障父母的健康。 遵从父母教导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为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判断一个人孝与不孝,可以通过其志向和行为来判断。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三年内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完全合理,但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