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控制论
PAGE 1
PAGE 21
认知控制论
——对Powers的感知控制论的拓展研究
张华夏 颜泽贤 范冬萍
===========================================================
摘要:感知控制理论(PCT),是美国系统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W·鲍威斯的首创,它从下列三个方面推进了N·维纳控制论:(1)它将控制论与理论生物学结合起来,认为控制机制是生命的本质,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生命控制模型。(2)它发展了控制系统中目的性的概念,创立基准信号或基准信息的科学概念,建立了控制论的目的论公式。使古老的目的论概念转变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的概念。(3)它提出多层次控制理论模型,建立了控制论心理学的新学科,它既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又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正因为这样,本文作者首先对这个新理论作综合性的介绍。然后运用这个理论,对某些价值学问题、认识论问题以及技术哲学问题作某种扩展性的研究。
关键词:感知控制论 价值学诠释 基准信号与目的性 认知的层次 技术行为的解释。
作者简介: 张华夏(1933—)广东东莞人,中山大学、华南师大、山西大学教授。颜泽贤(1944—)湖北洪湖人,华南师大校长,广东省哲学社科联主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科学哲学教授、博导。范冬萍(1965—)广东韶关人,华南师大哲学所科学技术哲学教授。
===========================================================
1.引论
威廉·鲍威斯是芝加哥Argonne癌症研究所医疗物理专家,美国西北大学天文系首席系统工程师。他在维纳和艾什比工作的基础上,将控制理论应用人的行为和人的认知研究。在他的奠基性著作:《行为:感知的控制》(1973)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理论——感知控制论,后来又在《生命控制系统》I(1989)《生命控制系统》II(1992)以及《使行为有意义》(1998)等著作中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感知控制论。在这些著作中,他不仅认为动物世界到处存在着与伺服机器相同的控制机制,而且认为一切生命都是层级地组织起来的负反馈控制系统,一切生命行为在所有时间里都是按特定的目的对某种变量的控制;控制机制是生命的本质。(Powers, 1987 P47)他将人类的感知和其他认知划分为十一个层级,它们都处于各个层次的行为控制之下认识世界和改变环境,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鲍威斯不仅系统地发展了控制论和生物控制论,而且利用控制论模型比较透彻地、比较完备地解释了人的行为,和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认知构成和认知过程以及认知的机制。
国外学术界对鲍威斯的理论评价很高,刚逝世不久的全美心理学会主席,著名进化认识论学家D·T·坎贝尔曾这样评价这本书:“鲍威斯这本书是迄今运用控制论反馈理论于心理学的最好的书。不像许多先驱者,鲍鲍威斯用优雅的、相关的和新颖的讨论,首先真正地抓住控制论的前提,从伺服系统理论中给心理学带来了‘基准信号’的概念以及控制系统的‘层级阶次概念’”。而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则写道:“鲍威斯一书是我近来读到的最使我兴奋的著作。问题是极为重要的,不仅仅对心理学来说,对其他科学也是一样。它所达到的综合是透彻的和原创性的,它的表达总是有说服力和富于启发性的。我将以极大兴趣注意由鲍威斯指明方向的研究成果。”很可惜的是,鲍威斯的这个理论尚未介绍到中国来,所以如何从系统科学的控制论视野来讨论认知问题在我国学界中未受到注意。
本文的目的首先是扼要地介绍感知控制论(PCT)的基本要点以及感知层次控制理论(HPCT)即我称之为认知层次控制理论的基本要点,然后就它在价值学、科学哲学以及一般认识论方面的意义作某种拓展的研究。因此,本文第2节讨论感知控制理论问题;第3节讨论感知控制论的价值学诠释从而讨论价值系统及其认识的控制问题;第4节讨论用感知控制理论来讨论休漠的是与应该的划分问题;第5节讨论认知层次的划分问题;第6节讨论认知层次的划分在技术行为解释中的应用问题;第7节讨论认知控制论的一般哲学意义。
2.感知控制理论
早期的控制论,特别是维纳的控制论,起源于工程科学与生物学的跨学科研究,但是后来的发展则着重于工程控制论方面,出现了控制论的发展丢失了生物学,而理论生物学的发展丢失了控制论的局面. W.T. Powers的目的,是要重新将工程控制论与理论生物学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他比维纳前进了一步,主张控制机制是生命的本质 W. T. Powers (1973), Behavior: The Control of Perception,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1987 P47.,“是一切行为的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