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 植物的生产与环境 第五章
第5章 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一、土壤温度 二、空气温度 一、土壤温度 (一)土壤的热特性 1.土壤热容量 土壤热容量可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当不同的土壤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热容量越大的土壤,其升温或降温的数值越小;反之,热容量越小的土壤,其温度变化就越大。 2.土壤导热率 土壤导热率高的土壤,热量易于在上下层间传导,地表土温的变化较小;相反,导热率低的土壤,地表土温的变化较大。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1.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温度日较差是指一日内最高温度 与最低温度之差。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13:00前后,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土壤表面温度的日较差较大。 2.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一年中,土壤表面月平均温度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3.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一天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分为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等4种类型。一年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放热型(冬季,相当于辐射型),受 热型(夏季,相当于 日射型)和过渡型 (春季和秋季,相当于 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 变型)。 (三)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1.土壤湿度 2.土壤颜色 3.土壤质地 4.覆盖条件 5.地形和天气条件 6.纬度和海拔高度 二、空气温度 (二)空气温度的年变化 大陆性气候区和季风性气候区,一年中最热月和最 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海洋性气候区落后1个月左 右,分别在8月和2月。 (四)大气中的逆温 逆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 加,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现象。逆温按其形成原因,可 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等类型。 重点介绍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 1.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是指夜间由地面、雪面或冰面、 云层顶等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 2.平流逆温 平流逆温是指当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 时,使下层空气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第二节 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调控 一、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二、植物生产的温度调控 一、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一)植物的三基点温度与农业界限温度 1.植物的三基点温度 植物生长发育都有三个温 度基本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 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温 度(最高温度),这三者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2.农业界限温度 0℃:土壤冻结或解冻的标志。 5℃:喜凉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或停止生长的标志。 15℃:大于15℃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 期。 20℃:热带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积温 一定时期积累的温度,即一定时期的温度总和,称为积温。积温能表明植物在生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它包括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2.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高于最低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叫活动温度。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活动温度的总和,叫活动积温。活动温度与最低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植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积累的总和,叫有效积温。 3.积温的应用 积温作为一个重要的热量指标,在植物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体现在:(1)用来分析农业气候热量资源;(2)作为植物引种的科学依据;(3)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三)温度变化与植物生产 1.植物的感温性和温周期现象 (1)植物的感温性 植物感温性是指植物长期适应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形成其生长发育对温度的感应特性。春化作用是植物感温性的一种表现。 (2)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气温呈周期性变化,许多植物适应温度的这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的现象。植物温周期现象主要是指日温周期现象。 2.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 (1)土壤温度对植物吸收水分的影响 (2)土壤温度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3)土壤温度对植物形成块茎、块根的影响 (4)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土壤温度影响昆虫的发生、发展 二、植物生产的温度调控 (一)耕翻松土 耕翻松土的作用主要有疏松土壤、通气增温、调节水气、 保肥、保墒等。 (二)镇压 镇压后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热容量、导热率随之增大。 (三)垄作 垄作可以增大受光面积,提高土温,排除渍水,土松通 气。垄作的增温效应受季节和纬度影响。 (四)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的目的在于保温、增温,抑制杂草,减少蒸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婴幼儿睡眠及睡眠问题.ppt VIP
-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部分学生调研检测(1月)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 2025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pdf VIP
- 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南通一模)(含答案).pdf VIP
- (一模)2025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pdf
- 鸡尾酒培训—财务部分.ppt
- 喜茶品牌手册.pdf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共240个).doc
- 2025届漳州高三1月市质检(漳州二检)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 福建省部分(六市)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六市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