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一 1.2.2 戊戌变法.ppt

【精选】(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一 1.2.2 戊戌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江苏适用-人教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一 1.2.2 戊戌变法

* 第2讲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社会根源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2.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3.阶级根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根源:19世纪70年代,以王韬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思潮出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二、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和活动   1.维新思想   (1)理论著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梁启超《变法通议》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谭嗣同发表《仁学》、严复创办《国闻报》等。   (2)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强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维新活动   (1)1895年4月,康、梁发动了“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成立学会、创办报刊,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史论要旨】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先天不足,后天受到重重阻碍,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因此在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时出现借助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特点。   三、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4)军事:装备新式武器,用西法训练军队。   2.特点   (1)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   (4)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   (5)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6)从推行过程看:变法时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   (7)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主观原因。   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②缺乏群众基础: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   ③改革范围过大,树敌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3)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反动势力强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   2.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留下了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戊戌变法的综合考查 【例】(2009·福建文综·T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解题分析】第(1)题解答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美、法民政,英、德宪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