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阿赫玛托娃.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阿赫玛托娃

* * *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阿赫玛托娃 安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 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 为笔名,原名是“安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оренко)。在百姓心中,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苏联政府的嘴里,她却被污蔑 为“荡妇兼修女”。 生平 生平 1889年6月11日,阿赫玛托娃出生在敖德萨近郊,1912年在俄罗斯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引起了诗坛的关注。1914年3月, 出版第二本诗集《念珠》。1917年9月,出版第三本诗集《白色的群鸟》。三本诗集的出版使阿赫玛托娃跻身于俄罗斯一流诗人行列。 14岁时,阿赫玛托娃结识了比她大3岁的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1910年,阿 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结婚。 生平 十月革命后阿赫玛托娃频繁遭到苏联当局迫害。1921年8月,古米廖夫被苏联政权以“反革命阴谋罪”处决。 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阿赫玛托娃被苏联当局认定为“在意识形态上既缺乏 思想性又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作家,被剥夺发表作品的 权利。 30年代,她唯一的儿子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古米廖夫也在大清洗中两次被捕,第一次在1935 年,第二次在1938年,原因仅是因为他不承认自己父亲有所谓的“历史问题”。 1935年至1941年期间,儿子被捕、无尽的迫害与磨难下,诗人写出了重要的代表作《安魂曲》(又名《挽歌》)。 1946年8月14日,苏共中央作出了一项关于《星》与《列宁格勒》杂志的著名决议,严厉批判左琴科与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是与我国人民背道而驰的、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诗歌充满悲观情绪和颓废心理,表现出过时的沙龙诗 歌的风格,停留在资产阶级-贵族阶级唯美主义和颓废主 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 论的立场上,不愿与本国人民步调一致,对我国的青 年教育事业造成危害,因而不能为苏联文学界所容 忍。”日丹诺夫还在报告中发表了“著名”评价 ——称阿赫玛托娃“不知是修女还是荡妇, 更确切地说,是集淫荡与祷告于一身的荡 妇兼修女”。阿赫玛托娃再次被禁发作品, 为了生活,她只好开 始翻译诗歌。 1966年3月5日, 阿赫玛托娃因 心肌梗塞逝世,享年77岁。而直到1987 年,她的《安魂曲》才得以全文发表。 生平 创作特点 她的诗歌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刚柔并济,细腻的感情与深刻的思想,激昂的表 现力与罕见的描写,丰富 的内涵与言简意赅,精准的措词与 引人遐想的言犹未尽,对现实的敏锐感受和对往昔的不断回忆,对传统的继承与大胆的创新。如此复杂与多层次的综合使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现象的 最高成就之一,并不断吸 引着无数学者和研究者的目光。 创作特点 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诗歌的小说性 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几乎都有情节,宛如一部小说。她的诗歌读起来如 日记一般,她将错综复杂的心理描 写通过会说话的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个人戏剧高潮刻入参与者们的记忆中。 2、诗歌的意犹未尽性 阿赫玛托娃诗歌的主人公们从来不会向我们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只得根据含糊的暗示进行推测,从而 不由自主地成为激动人心的不 明事件的见证人。这就是阿赫玛托娃诗歌的意犹未尽性。 创作特点 3、诗歌的逆喻性 逆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阿赫玛托娃恰恰是这一修辞方法的大师。“痛苦的快乐”,“喧嚣的寂静”.....这一独特 的悖论式修辞为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增添了突兀和诧异,从而更能加强读者对所写事物的感受。 4、诗歌的悲剧性 不论何时,阿赫玛托娃总是将个人的悲剧命运与祖国的悲剧命运相连。她不但表现了悲剧女性的种 种不幸,还写出了许多为祖 国悲剧命运呐喊的激情诗篇。 创作特点 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内容及特色的演变   第一阶段:纯粹的“小我”特色。诗人早期的诗作大多局限于对“自我小圈子”的关注和兴趣。且大都以自己的爱情和生活为创作题材, 描写对爱情和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诗人从小经历了妹妹早年夭折,父母离异,丈夫对婚姻的短暂背叛。在这种生活背景的影响下,其诗歌基调大都充满忧郁和痛苦。描写手法细腻委婉,独具一格。 诗人在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