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慧追问”成就“低碳课堂”
“智慧追问”成就“低碳课堂”
内容摘要: “智慧追问”成就高效低耗的“低碳课堂”:好的追问能够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师生能够尽情地沟通彼此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学生应经历实践、情感的过程,有学的渴望、思的碰撞;教师要经历观察、倾听的过程,有点拨的艺术、引导的能力,二者结合方能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生本课堂”亦是“低碳课堂”,高效低耗最“精彩”!
关键词:追问;低碳课堂;高效;低耗;
小时候,“神笔马良”的传说是我的至爱,以至于张冠李戴,把“画龙点睛”也误作为他的佳话。长大后才明白,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点睛之笔,“生本课堂”更是如此。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学习的“生本课堂”中,较于“师本课堂”,学生应拥有更多自我掌控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同时,教师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人文环境和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时,更应讲求教学效率,运用“点睛之笔”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师生能够尽情第沟通彼此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
在我看来,数学教学中的“点睛之笔”,是指对学生的点化和提升。“点什么”、“怎样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点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师生一起朝着目标努力。其次,要点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经历理解、思考等学习过程,使他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第三,要点出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维的方式。要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抽象,形成数学思维和一般的思维方法……这些内容的“点睛”,就将通过适时、合理和充满智慧的“追问”得以实现!
一、智慧的追问是教师的唤醒、点化和鼓舞
智慧的追问总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经典的追问造就“精彩课堂”!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就拥有这这样的才干:在他课堂上,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有谁听懂了他说得了吗?”“他说得是你的意思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类似的简约却耐人寻味的“经典追问”撑起了精彩课堂的“半边天”, 成为课堂演绎的一大亮点!一句“有谁听懂他说得了吗?”唤醒了孩子耳朵和思维;一句“他说的是你的意思吗?”点化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一句“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更鼓舞着孩子们表达的勇气。追问中,孩子的学习更主动了;追问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追问中,孩子的能力也有效地发展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朱老师的课堂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二、智慧的追问引领学生的“品、做、悟”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通过智慧的追问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行了。著名特级教师刘松就是这么一个智慧的“养蜂人”!在他执教的《认识方程》课堂上,我就捕捉到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追问:
直接点题后,老师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问题来认识它?”学生们立即各抒己见提出了“什么是方程?”“为什么学方程?”“方程有什么用?”等三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紧接着老师追问:“怎么解决?谁来解决?”当孩子依赖性地回答:“老师帮忙解决时。”老师诡异一笑,说:“不对,我不明白。明白了,也不告诉你。”学生立即悟出:“自己解决。”“这就对了嘛!”简单的对话让学生在接下来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
解决实际问题中,当学生列出50+x=100的式子时,刘老师问:“‘=’号哪里来?”冷静思考后一个孩子回答:“因为天平两端平衡了,=表示天平的平衡。”当问题中没有天平,孩子们列出200+2x=2000的式子时,老师再一次智慧的问:“现在没有天平,何来‘等号’呢?”沉默片刻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只要存在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等式。
在理解“什么是方程”时,老师顺势让学生判断刚才所列出的等式“50+x=100、2x=100、4x=380、200+2x=2000”是否是方程?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是?”孩子们如出一辙地回答“因为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它是方程。”四次相同的问话让孩子们对方程的概念铭记于心。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方程的内涵,刘老师又叫孩子们写方程:“难道天下的方程就这4个吗?还有没有别的方程?”方程的随即扩大,孩子们轻松写出了许多……孩子争相汇报后,老师仍不放过理解感念的机会,问:“你写的是方程吗?为什么是?”孩子对答如流。
“难道含有未知数的都是等式吗?”“有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吗?”“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是方程吗?”“有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吗?”四个充满智慧的追问,给了孩子们再次的思维碰撞。在不断写出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和不含未知数的等式时,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亲历了方程与等式、不等式对比的全过程,孩子们深刻“品出”了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