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风病针灸治疗课件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脑病科一区 张燕 2013年1月9日 一、田从豁临床经验 1.中风先兆 治则:降气化痰,平肝潜阳 穴方:风池(双)、太冲(双)、阳陵泉(双)、丰隆(双)、足三里(双)。 2.中脏腑 (1)闭证:治则:启闭开窍 穴方:人中、劳宫、十二井穴或十宣穴。 (2)脱证:治则:回阳固脱 穴方:神阙、气海、关元。 3.中经络 (1)急性期:治则:醒脑开窍,清热熄风。 穴方:百会、风府、风池(双)、大陵、行间(双)、丰隆(双)。 (2)恢复期后遗症期:治则:通经活络 主穴:百会、舌下、极泉、曲池、环跳、绝骨、足三里。 肢体弛缓者多选用极泉、肩髃、曲池、合谷、八邪、环跳、阳陵泉、绝骨、解溪、以患侧为主。 肢体拘紧者多选用:极泉、曲池、尺泽、大陵、天井、环跳、曲泉、三阴交、绝骨,以双侧取穴为主。 4.手法及加减 中风中经络急性期,针刺百会、风府平补平泻,余穴以泻法。 恢复期,可先针健侧,健侧宜补法,患侧施以泻法。可交替选用各穴,并针对伴随症状进行加减。 言语謇涩:廉泉、通里、哑门。 口眼歪斜:地仓,分别向颊车、下关、颧髎方向施以透刺,配承浆、迎香。 吞咽困难:人迎、大椎、风池、风府、廉泉。 肩痛不举:肩井、天宗、肩贞。 腕无力:外关温针灸,补阳谷、阳池、阳溪。 手指肿胀:十宣轮替放血,刺八邪,列缺。 二便失禁:肾俞、关元、次髎、会阳。 便秘:天枢、上巨虚,热结腑实加支沟、腹结,虚秘加足三里、气海。 尿潴留:阴陵泉、中极。可加温和灸。 足内翻:灸内踝下,丘墟透照海,申脉透照海。 手臂拘挛:灸手三里、腕骨。 二、北京中医医院卒中单元 (一)中风急性期 1.闭证:贺氏三通法之强通法及王乐亭十三治之开窍醒神法。 首用:贺氏三通法之强通法:百会、四神聪、曲泽、委中。 继用:神志不清,加用手足十二井放血,或加人中;劳宫、涌泉毫针点刺放血,直到清醒为止。 清醒后:中风十三治开闭醒神法之毫针刺法:人中、承浆、风池、风府、合谷、劳宫、太冲、涌泉。 2.脱证: 回阳固脱:“中风十三治”回阳固脱法。 用炒盐将肚脐填平,上盖姜片,用大艾炷灸数十壮或百壮,并灸气海、关元,然后再针百会、内关、足三里、涌泉。 (二)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1.贺氏三通法临床应用 失语:通里、照海、哑门; 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 舌强语謇或伸舌斜:金津、玉液放; 舌体萎缩或卷缩:风府、风池、哑门; 流涎:丝竹空; 眩晕:实证四神聪放血,虚证灸神庭; 目失灵动、视物成双:臂臑; 牙关禁闭:下关、地仓、颊车; 上肢不遂:条口; 下肢不遂:环跳; 足内翻:绝骨、丘墟; 肢体震颤:少海、条口、合谷、太冲; 肢体麻木:十二井放血; 大便秘结:支沟、丰隆、天枢; 小便癃闭:关元、气海; 大、小便自遗:灸神阙。 2.金针王乐亭“中风十三治法” (1)牵正刺法—祛风牵正,通经活络:水沟、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大迎、合谷。 (2)牵正透法—通经活络,祛风牵正: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地仓透颊车,曲池,合谷。 (3)手足十二针—通经活络,调气和血: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4)纠偏法—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百会、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 (5)十二透刺法—通经活络,舒筋利节: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申脉,太冲透涌泉。 (6)开窍醒神法—醒神开窍:首用:三棱针刺百会、四神聪放血,或手足十二井放血,继用:针刺人中、承浆、风池、风府、合谷、劳宫、太冲、涌泉。 (7)回阳固脱法—回阳固脱:用炒盐将肚脐填平,上盖姜片,用大艾炷灸数十壮或百壮,并灸气海、关元,然后再针百会、内关、足三里、涌泉。 (8)督脉十三针法—补阳益气,填髓健脑: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至阳、筋缩、脊中、悬钟、命门、腰阳关、长强。 (9)治背俞法—调气和血,调理阴阳: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10)老十针法—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胃肠: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11)治任脉法—补阴济阳,调和肠胃:任脉十二方:承浆、廉泉、天突、紫宫、檀中、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 (12)治六腑俞法—运化水谷,调理六腑: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13)刺募法—调理脏腑,益气和营:中府、檀中、巨阙、期门、章门、天枢、中脘、关元、中极。 (三)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 1.急性尿潴留:中极、水道、归来。 2.尿失禁、尿急、尿频:灸法:灸肾俞、命门、与隔姜隔盐灸神阙每日交替,2周1个疗程。 (四)吞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