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2灸法课件
关元、气海主治病症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疲、乏力等气虚病症 ②腹痛、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症 ③小便不利、遗尿、尿血、尿频等泌尿系疾病 ④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 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 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症 ⑥绕脐腹痛、疝气等外科病症 三阴交 属足太阴脾经,主治: 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 等脾胃虚弱诸证 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不孕,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 等妇产科病症 ③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 等生殖泌尿系 ④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科病症 ⑤心悸,失眠,高血压 ⑥下肢痿痹 涌泉 取穴方法一 涌泉 取穴方法二 属足少阴肾经,主治: 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等急症及神志病症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失眠 高血压、晕眩、焦躁 糖尿病、过敏性鼻炎 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 妇女病等 痛经灸什么穴位? 关元 气海 三阴交 疼痛应该灸什么穴位? 阿是穴(天应穴) 小儿食欲不振灸什么穴位? 足三里 气海 神阙 中脘 胎位不正,灸什么穴位? 三、注意事项 1.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适应范围颇广,和针法一样,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证。总的原则是:里、虚、寒等阴性病证多灸;表、实、热等阳性病证少灸。但有些实热证、急性病,如疔痈疮毒、虚脱、厥逆等,也可用灸法。 2.颜面部、五官、大血管处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施灸的程序一般是先上部,后下部;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头身,后四肢。 4.使用艾炷大小、壮数多少或艾条熏灸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及施灸部位而决定。艾炷一般为3~5壮或5~7壮,艾条灸一般为10~15 min。 5.施灸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艾炷翻滚,火星落下,烫伤皮肤和衣物。未用完的艾条,应插入火筒灭火,以防复燃。 6.直接灸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间接灸如局部灼伤起泡。轻者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涂龙胆紫药水,用消毒敷料加以保护,以防感染。 四、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1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五、施灸的禁忌 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但乳痈早期和高热者也可用灸法。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 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有粗、细之分。粗绒多用作艾条或间接灸,细(精)绒则常用作直接灸。艾绒的质量以无杂质、柔软易团聚、干燥者为优,以含杂质、生硬不易团聚、湿润者为劣。后者燃烧时易爆裂,散落火花而灼伤皮肤,故不宜采用。新制艾绒内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有失温和之性,常致患者不能耐受,故临证以陈久的艾绒为佳品。 艾绒其性吸水,易于受潮,平时应密闭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并于每年天气晴朗时重复曝晒几次,以防潮湿、霉烂或虫蛀,否则影响燃烧与效用。 * 《针灸资生经》:“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可见本法必须达到化脓方有效果, * 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二)间接灸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有以下几种: 1、隔姜灸 操作方法: ① 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③ 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④ 灸5~7壮至皮肤潮红。 临床应用: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适用于感冒、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操作方法: ① 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0.2~0.5cm , 中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蒜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