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新)感染证据课件
第三章 感染的证据 感染 是指病原生物入侵宿主,与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相互作用,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 只是感染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结果。 一、概述-1 Evidence of infection includes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information of infection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diagnosis. Learn more about the knowledge of clinical and epidemic of infectious disease may help the laboratory in etiology diagnosis of infection. 概述-2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证据 形态学证据 培养与鉴定的证据 免疫学证据 基于病原体组分检测的证据(如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站在检验的角度学习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证据。 第一节 感染的临床证据 全身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 (fever) 定义 分类:感染性平;非感染性 热型与感染性疾病及病原体的关系(提示诊断) (图 1 伤寒沙门菌感染? 2 汉坦病毒感染? 3 疟原虫感染? 4 登革病毒感染? 5 回归热螺旋体感染? ) 全身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 发疹(eruption) 3 肝脾肿大 局部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呼吸道感染 咳痰 肠道感染 腹泻 泌尿道感染 神经系统感染 运动系统感染 皮肤感染和血液感染 ………… 有诊断意义的特殊症状和体征 第二节 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 一、 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基本要素 1. 传染源(infection sources) (1) 患者 (2) 隐性感染者 (3) 病原携带者 (4) 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3.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第二节 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 二、 有利于感染诊断的其他要素 1 年龄 2 职业 3 接触史和生活习惯 4 旅行和变迁情况 第三节 感染的病原学证据 柯赫法则 1 病原微生物一定于感染性疾病个体中,而在健康的个体中不存在。 2 一定能分离和纯培养所怀疑的病原微生物。 3 当用分离的病原微生物接种敏感的动物模型时,可以导致相同的疾病。 4 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可再次从这种被感染 的动物模型中分离到。 柯赫法则作为判断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标准。 柯赫法则完善与发展 柯赫法则还有待补充和发展 1 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仍有一些微生物不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 2 在些感染目前仍然没在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 3 在些细菌本来不致病,但是当菌群失调、获得了外来的毒力因子、因创伤或手术而到达无菌的深部组织以及宿主免疫缺陷时而变为致病菌。 瑞沃斯法则(Rivers postulates) 柯赫法则和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结果不符。 1 在所有患者体内均应该存在并可以分离到该病毒,而在健康者体内并不存在。 2 该病毒可以从患者体内分离并在实验室内利用宿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3 可以通过微孔滤膜 4 当将原先宿主或相关生物体和分离的病毒共培养时,会导致相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 共培养的宿主体内可再次分离到该病毒。 6 感染后的宿主体内可以检测到相应的病毒免疫反应。 SARS 病原体的发现与柯赫法则 分子柯赫法则(Molecular Koch‘s Postulates) 1 致病基因或基因表达产物始终和毒力表型相关联。 2 当该致病基因灭活或敲除后,微生物即失去致病能力。 3 当导入新的野生型致病基因后,微生物又恢复了致病性。 4 致病基因表达产物诱导产生的抗体可以中和微生物的致病力。 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证据 (一) 镜检证据 (二) 培养鉴定证据 (三) 免疫学证据 (四) 核酸证据 (一) 镜检证据 大小、形态、分布(排列)和染色特性 主要用于细菌的初步分群、临床痰液标本的质量评估、病原菌的初步诊断和指导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一) 镜检证据 细菌的染色--常用方法 种类:正染色法:细菌着色 单染色法: 一种染料。 复合染色法: 两种以上染料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和酶标记抗体染色。 负染色法:细菌不着色,背景着色。 常用于荚膜和芽胞的观察 (一) 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