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夏商周服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夏商周服饰课件

(3)禅(音单)衣 单衣是单层没有里子的薄衣,衣身、袖子和下摆都是平平直直的样子,没有孤度。 3、胡服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胡服(上衣下裤制) 短衣 长袖 袖窄 长裤 裹腿 革带 革靴 窄袖短袍加束革带的胡服示意图 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 (二)女子服饰 1、礼服 周代王后的礼服与国王的礼服相配衬,也和国王冕服那样分成6种规格。 (1) 袆衣:为王后祭先王的祭服。周礼中袆衣为玄色,彩绘翟文(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的纹饰),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为了衬托出衣上的纹彩,特地在衣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纱” (2)褕翟:为王后祭先公和侯伯夫人的祭服,服色用青色。 (3)阙翟:为王后祭宗庙祭服,服色用赤色。 (4)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的礼服,也是诸候之妻祭宗庙的祭服, 服色用黄色。 (5)展衣:王后礼见王及宾客的礼服,也是卿大夫之妻祭宗庙的祭服,服 色白色。 (6)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也为士之妻祭宗庙的祭服,服色为黑色。 其中前三种为祭服,这六种衣服都用素纱内衣为配。女性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不分的袍式,表示妇女贵情感专一,这6种礼服的头饰也是不同的。 (7)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袆衣中的彩绘翟文 2、常服 (1)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曲裾深衣 (2)襦裙 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 襦裙的形制 二、冠帽鞋履 (一)冠帽 古代的帽大多可以戴住头部,但冠只能盖住发髻,所以戴冠必须用双笄从左右两侧插进发髻加以固定。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男子辫发,蓄发不剪。女子辫发,戴髻。冠巾出现于商,有束发器 、帽箍 、帽等形制。女子的帽,更引人注目,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有的如覆杯上耸。 冠帽的类型 (二)鞋履 古代的鞋主要有屦、舄、屐等。男女的鞋子是一样的,周朝政府设“屦人”来管理王和后的鞋子。诸履之中,以舄为贵。 三、军服 早期盔甲只遮住头、胸等人体的要害部位,后来的铠甲则主要由甲身、甲袖、甲裙组成。 殷商时已有铜盔;周代时已有青铜盔和胸甲,胸甲是遮护前胸的,用犀牛皮或水牛皮做成。 青铜冶炼技术兴起以后,出现了铜盔和由铜片串接或铜环扣接的铜铠甲。在甲里再垫一层丝绵的称为练甲,穿甲的战士称甲士。 军戎服饰 商代铜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辽宁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盔 第三节 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一、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 (一)服饰材料 夏商周时期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棉,短袍叫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襦叫褐。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服饰文化变革的第一个浪潮。主要表现在:服饰用料发展,纺织原料、染料和纺织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服装色彩观念改变,稳重、华贵的紫色,被视为权贵和富贵的象征,取代朱色成为正色;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人们普遍采用丝织品代替细麻布。麻织物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衣着用料。 毛织物和棉布,最早就是少数民族作出的贡献。迄今可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毛织品,是1960年在青海省兰诺木洪出土的四千年前的毛布和毛毯残片。华夏民族经历过渔猎生活,早就懂得利用兽皮做衣料。古代的裘,是连皮带毛一起处理制作的,而且毛是向外的。 (二)织绣技术 夏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还有棕色和褐色为辅,也少量用蓝、绿等冷色。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夏商周时期织绣残片 * * 第二章 夏商周服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服装远古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中国服装变化的内在规律。 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变化特征,总体把握中国服饰的风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