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doc

浅谈体育教学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体育教学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为当今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长期得不到重视而疏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了新的目标定位。据此精神,有关部门提出“使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体育”。本文以学生健康现状情况分析,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案例来阐述改善少年儿童心理缺陷的运动处方和体育教学提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加强小学生  心理健康       1 前言   在HYPERLINK /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可塑性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一个有充足的精力,有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拼搏进取的意志,且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HYPERLINK /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 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1我校体育组和同行们调查认为,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什么事不需要自己动手张口就来,在体育课上表现出这些孩子吃不了苦,倚赖性强,遇到有点难度动作的不敢试,缺乏自信。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又怕被同学嘲笑。与同伴合作学习时主观性教强,认为自己都是对的,缺乏合作意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枯燥的教学等等。出现了种种迹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秘密联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2、少年儿童主要的个性心理缺陷现象分析   2.2.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   2.2.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   2.2.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   2.2.4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问、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2.2.5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晃惚,紧张不安。   2.2.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   2.2.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已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已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   2.2.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观象。   2.2.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   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   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3.1意义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说,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既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也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本身的需求。体育不仅具有促进身体发展,而且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功能。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课中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小学生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3.2涵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挈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神经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二者相互促进。身体健康会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充满信心。反过来,心理健康会促进人身体壮实,活动能力增强,人的心理因素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3. 3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心理健康的标志应有以下六条标准:1、智力正常 2、自我评价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