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2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 目 录 第一章 引 言 1 第一节 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历程 1 第二节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发展史 3 第二章 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基本概念 9 第一节 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9 第二节 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22 第三节 关于横向分辨率 29 第三章 地层对高频信号的吸收作用及vp—Q经验公式 29 第一节 岩石吸收衰减的参数含义及公式 29 第二节 影响岩石吸收特性的因素 31 第三节 地层吸收衰减的总规律 34 第四节 地层对高频信号吸收作用的典型分析 39 第四章 地震仪对高频信号的可记录范围 43 第一节 地震仪的动态范围和记录高频信号的极限 43 第二节解决高频信号可记录性的途径 44 第五章 高频端噪音的性质和野外接收中加以克服的方法 59 第六章 动、静校正 69 第一节 静校时差对高频信号的破坏 69 第二节 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 73 第三节 动校正误差对高频信号的损害 73 第四节 关于动校正拉伸现象 74 第五节 动、静校正的迭代改进 76 第七章 用好反褶积的重要性 77 第一节 单道反褶积的坏处 77 第二节 两步法反褶积的优点 80 第三节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84 第四节 反Q滤波及谱白化 85 第五节 三种常用脉冲反褶积的比较 92 第八章 倾角动校正、偏移与道内插 95 第一节 倾角动校正(DMO) 95 第二节 偏移精度的提高 97 第三节 道内插技术 99 第九章 改善信噪比谱 争取最大有效频宽 101 第一节 俄罗斯CDA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101 第二节 用好去噪手段 102 第十章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的解释 117 第一节 一个完整砂岩体的模型 117 第二节 追踪砂层必须用波阻抗剖面或积分地震道 122 第三节 不能丢失低频 125 第十一章 作好波阻抗反演的几个难点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130 第一节 关于地震波极性判断问题 130 第二节 关于低频分量问题 134 第三节 关于标定的问题 136 第四节 关于子波零相位化的问题 136 第五节 关于正入射假设问题和屏弃水平叠加的设想 142 第十二章 其它地震反演方法 151 第一节 各种地震反演方法的特点 151 第二节 关于地震波阻抗反演的多解性 157 第三节 小结 172 第十三章 高分辨率资料的处理原则及参考流程 180 第一节 高分辨率资料的处理原则 180 第二节 高分辨率处理的参考流程 181 第十四章 展望未来 185 第一节 再谈系统工程问题 185 第二节 对今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展望 185 第一章 引 言 第一节 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历程 地震勘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用它来测定敌方的炮位开始得到应用,到今天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 回顾地震勘探本世纪近80年的发展道路,使人感到这种技术始终处于不断改进、飞速提高的过程之中,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表1)。 表1 地震勘探精度提高的五次飞跃 30年代 第一次飞跃 由折射地震法改进为反射法 50年代 第二次飞跃 出现多次覆盖技术 60年代 第三次飞跃 出现数字地震仪及数字处理技术 70年代初 第四次飞跃 偏移归位成象技术 70年代中期 第五次飞跃 三维地震勘探的出现 90年代(?) 第六次飞跃(?) 高分辨率与三维地震的结合 20年代中,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是折射波法,这是一种十分粗糙的方法,只能得到少数几个层的信息,并且误差很大。 30年代,出现了带自动增益控制及RC电路滤波器的地震仪器(1932年),并且开始使用组合检波技术(1953年),使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可以从浅至深得到多个反射信息,因而逐渐进入工业性生产,这算是第一次飞跃。 40年代,在美国开展了大量的陆上及海上石油勘探工作,但由于单次剖面的信噪比很低,人们只能在一片杂乱的干扰背景中去找有效波同相轴,所以精度还是很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地震勘探有很大的发展。随着人们找石油用传统的地质榔头转为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及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也一天天被人们所意识到,于是人们重视起这项技术,井不断改进它。50年代中出现了多次覆盖技术(Maynes 1950)生产出模拟磁带记录仪(1952年),使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大幅度提高。这算是第二次飞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时,多数陆上盆地及海上都可以得到信噪比较好、详情的覆盖叠加剖面。同时,一整套数字处理与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也在美国MIT等高等学府中作了技术准备(但真正开花结果还是在60—70年代)。 50年代,是地震勘探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的阶段,我国的地震勘探工作也是在这时候起步的。在这个阶段中 相关滤波原理的可控震源工作法、重锤等非炸药震源的使用也使地震勘探扩大了应用范围。 60年代,出现反褶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